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高考加分退場:制度反思與補位不能止步

2014年12月18日09:44    來源:鄭州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高考加分退場:制度反思與補位不能止步

  17日,在報紙上讀到兩則有關高考的消息。一是教育部公布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規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奧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體育特長生等高考加分項目﹔其二,教育部明確稱,明年起高中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有涉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項,中學3年記錄,高校逐步以此為招生的重要參考。(相關新聞見今日本報A24版)

  將高考加分玩得“風生水起”的案例不少,稍加整理,即是一大籮筐:浙江600多名未經公示的二級運動員加分,報道過后,一直無人回應﹔浙江前些年全省獲體育加分的高考考生為1002名﹔有的地方,連校足球隊坐板凳的候補隊員高考都加20分﹔在河北組織的一次運動員高考資格認定測試中,測試的984人中竟有163人不合格……

  而這次國家考試招生改革配套方案的出台,首次提出要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機制,實際上是對取消了獎勵性高考加分的一種制度補充。建立這樣的機制,意義無須贅述,我們更為關心的恰恰是,被洶洶民意罵走了一個“高考加分”,會不會又新來一個“素質評價”?這個“素質評價”會不會重走當年“高考加分”的老路——漸次失去民心、獲得一片罵聲。如果沒有細致、有效、科學的防范制度的布設,弄虛作假、權力私用、金錢開道的種種弊病,會不會又高調斷喝:“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這種擔心並非多余,因為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所提及的五項內容,實際上具有天然的“軟指標”屬性。裡面的“自由裁量空間”過大,很容易讓當年那群弄作假“高考加分”的人“重新找回存在感”,制造出更多的“假素質”來。比如思想品德,誰比誰好,誰“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拿什麼作為明確標尺﹔比如身心健康,大家身體都倍兒棒,心靈是否美,也是無法量化的“軟內容”﹔再比如藝術素養,不僅難以把控,而且易新增不公。富裕人家,可以不吝成本,既學舞來又唱歌,進屋有鋼琴彈、出門有體操練,但偏遠山鄉或窮人家的孩子,恐怕就沒有這樣的“藝術培養條件”了。

  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已經得到充分的証實,是非常之大的。一些人搞變通的“技術水平”也一直很高的。道德自律防止新的不公作用有限,需要在制度設計上充分慮及各種有可能被小人鑽進的漏洞。所以,獎勵性高考加分一刀切被全部取消,對大多數考生來說,雖屬利好消息,但深度查找好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變壞的,很有必要。因為,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舊問題變個“馬甲”又跑出來蒙混過關。一言以蔽之,加分退場,制度反思與查漏補缺不能就此止步。

  □周明華

(來源:鄭州晚報)

(責編:郝孟佳、林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