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除了考試幾乎“不動筆”
北京晨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本市中小學學生平時要寫語文作文、作業,加之考試皆為筆試,書寫功力往往優於成人。但大部分學生一旦上了大學,立刻卸下了“小夾板”,有學生反映,除了期末考試,平時幾乎“不動筆”。
日前,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有七名同學反映,現在已經不怎麼記筆記了,上課直接用手機給老師的課件拍照,或者下課到老師那裡拷貝PPT。“抄筆記太慢了,有時候沒抄完老師就翻頁了,還不如照相省事兒。”孫同學說。不過,當記者詢問給知識點照完相,她是否能記住,回到宿舍是否會翻看復習時,她也坦言記不住,隻有考試前會翻看。
而問及期末作業和論文是否手寫時,大部分學生表示,作業通常會交電子版。“手寫不方便,選擇電子版作業在網上查完資料直接就能復制粘貼了。另外,打印的作業比較工整,字跡也不會雞飛狗跳的。”王同學說,一些同學交完作業自己也想留檔,電子版更利於保留,而手寫作業還需要復印。“現在除了期末考試,平時我們都不怎麼手寫東西了。現在人很少寫日記、隨筆,就算寫也是社交網上的電子日志,很少見人有日記本”。
大三的武同學告訴記者,她有一門“語言與寫作”課,老師要求手寫隨筆作為平時作業。“但這也只是我們專業開的課,其他專業的學生很少會手寫了。”武同學坦言,現在有一些場合還是需要手寫的,“都說字如其人,如果簽名很丑也會尷尬。同學們能意識到這點,但隻會感慨一下‘瞧我這字兒’,並不會抽出時間,特意去練字或手寫作業。”
危害:全民患上“失寫症”
“智能終端、數碼設備和信息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人們不需要手寫漢字,甚至不需要寫出完整的詞語和句子,輸入法立刻聯想列出選項,動動手指選擇即可。”市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建民說,然而在“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下,機關白領、企業人員、高校學生、開處方的醫生、科研人員、大學教授以及中小學生等,都患上了或輕或重的“失寫症”。不開機,寫不了文稿,完不成作業,開不了處方。“常見常用的漢字、成語、英文單詞和短語,就是想不起來下一筆怎麼寫”。
王建民感慨道,2004年,他去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當時國內大學的設備已經很先進,大學教室裡有電腦和投影儀,學生很少記筆記,對著老師的PPT課件,手機一舉‘啪’拍個照”。但哈佛大學還是非常傳統,對作業本要求得很嚴格,學生還要制作卡片學習。教室裡很少有電腦台,老師還是用粉筆寫板書,課上有大量時間在討論,課下手寫的和電子版的作業都很多。
王建民認為,“手寫”是一個動腦思考的過程,是對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完全靠電腦打字容易導致抄襲粘貼。而書法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情操的陶冶,能培養人的藝術感、美感。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