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於近日印發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堪稱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此輪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均做出了重大調整。《意見》明確,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以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則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及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浙江、上海將率先試點改革,並於2017年全面推進。
同時,《意見》更加明確了改革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不少專家學者對此表示,此次改革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於推進教育公平公正,科學選拔人才的目標、力度與決心,也承載及回應了公眾對於高考公平的諸多期待,針對多年來公眾意見突出的大部分問題,堪稱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系統的改革。
此前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也曾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此次改革提出要把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的情況結合起來選拔人才,有助於扭轉單純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選拔從隻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實現知行統一。
照此目標,目前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現狀與模式將被替代,學生也將從“三年備一考”的壓力中掙脫出來。而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制度,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等舉措,將會更有效地均衡不同區域及城鄉間的教育資源。
事實上,近30多年來,隨著我國考試招生制度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我國高考改革的步伐也似乎從未停止過,但過去的諸多改革更多的是“局部手術”。改革或是考試改革,如3+X、文綜理綜等﹔或是錄取改革,如加分、自主招生制度等。此次高考改革可謂第一次從計劃編制,到考試、錄取、管理等全方位進行系統化設計的改革。在記者看來,這也正是此輪改革中最可貴的一點。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