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無須像月亮那樣借光閃亮,社會才能真正葆有活力之源、創新之根,我們的下一代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我們的國家與未來才會洒滿陽光
倘若有時空旅行者能跨越30年觀察中國教育,最吃驚的,一定是看到一個龐大教育體系的崛起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1400多萬名教師在52萬多所學校裡托起了2.57億名在校學生,世界上再無第二個如此龐大的國家教育體系,也沒有哪個時期的基礎教育成長速度堪比這30年。
一個教育體系得以加速度成長,必以社會活力的全面釋放為先決條件。過去的30年,教育改變了國家與社會,教師托起了億萬人的夢想,讓中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跨越。
有專家總結,東亞發達國家和地區之所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重視教育,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優勢。將時間拉長,我們就會發現,對教師的尊重、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對一個國家教育體系的成長意味著什麼﹔我們才能讀出,那些重要歷史關頭的教育政策的抉擇,怎樣影響了今天人們的命運。譬如,37年前,剛剛從十年浩劫走出的中國人,正是從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收到了春天的信息,又通過恢復高考、設立特級教師制度,激活了士氣、生長了希望。1985年教師節的設立,將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教育更成為個體解放、社會轉型和國家夢想的結合點,令那些剛從連環鎖鏈下解套的小船重新凝聚成一個有向心力的艦隊。
30年來,伴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教育領域的改革,中國也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縱身一躍。以高等教育為例,上世紀80年代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到4%,2002年達到15%,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至2013年,更升到近35%。當然,教育規模的擴大,也對教師隊伍催生了更內在的挑戰:如何培養更好的教師隊伍?如何提升更高的教育水平?如何滿足社會越來越強烈的教育公平期待?這當然不是教師自身可以解決的,但如果對教師的職業地位、專業素養、道德標准等重新定義,一定可以撬動起中國教育改革的巨石。
正因如此,提升教師地位、保障教師待遇成了一項教育基礎工程。通過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規章,保障教師們的合法權益,為師道尊嚴撐腰﹔通過師德教育、標准化管理、專業素養的要求,嚴把入口關,保証師資水平﹔更通過不斷提高改善教師待遇,釋放了尊師重教的國家導向——據2010年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教育行業平均工資兌現了不低於或高於國家公務員的法律原則規定。
也要看到,還有80%的教師是在農村,其中不少還是背負著歷史重擔前行的農村特崗教師、代課老師﹔一些地方,師資短缺、教師工資水平偏低、隨意克扣拖欠的現象仍然存在。在第三十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尤其不能忘記,教育的公平也是教師的公平,教育的發展也是教師隊伍的培養。
就在今年教師節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對師生們深情寄語: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把教師視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就要持續創造適宜的成長環境,讓他們憑職業素養和師德水平贏得尊重。當教師無須像月亮那樣借光閃亮,社會才能真正葆有活力之源、創新之根,我們的下一代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我們的國家與未來才會洒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