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學校,體育課正變成一門最不受重視的副課:繁重的課業,抑制了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對於安全問題的恐懼,則束縛了學校放開體育鍛煉的手腳。
“近年來,學校體育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掀起了校園體育鍛煉熱潮,但青少年‘運動不足’問題仍然突出、體質健康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近日,在上海召開的全國體育工作座談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指出。
體育課,究竟該如何開足上好?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愛上運動,又需要哪些努力?
難題一: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
破解:增加課時,創新模式
“體育課一定要開足上好,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佔用體育課時。”座談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的一席話為體育課的加碼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中,在總課時減少的情況下,把小學3至6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提高為4節,高中每周2節提高到3節。”
座談會上,不少代表認為,要讓學生真正愛上運動,還應在增加課時的基礎上創新學校體育教學模式。
“按照以往固定班級教學形式,不同興趣和水平的學生上同一門體育課,致使一些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認為,學校體育工作應遵循教育規律、激發主體興趣,“2012年,上海啟動了高中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俱樂部制改革,選擇17所高中的20個體育運動項目作為試點,體育課不再按固定班級授課,而是根據學生興趣和專項重新編排,實行俱樂部式的小班化教學,並依據專項技能水平分層教學,形成了由體育課、體育活動課、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高水平運動隊等構成的成系列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北京市則採用政府購買服務、高校及社會力量參與兩大舉措創新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介紹,為破解“學生三點半放學后去哪、干什麼”的難題,該市今年投入5億元引導優質專業的社會資源支持中小學課外活動計劃,2015年投資將達到13億元。同時還投入2.6億元,推動20所高校及社會力量對口支持140多所普通小學,9月份一批教授專家成為其“編外教師”,預計到2020年投入達到50億元。
難題二:學校“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破解:用監測制度倒逼學校體育教育改革
現實中,體育課還經常遭遇“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成為不被重視的副課。開足上好體育課,該如何調動學校、政府的積極性?
“建立監測制度,倒逼學校體育教育改革。”江蘇省副省長曹衛星介紹,該省從2007年起啟動大學一年級新生身體素質測試,全面掌握高中生體質狀況,並通過公告反饋倒逼學校體育工作,“還有很多市縣在高中、初中層面相應建立監測制度,從低學段開始注意增強學生體質,引發了很好的‘蝴蝶效應’。”
袁貴仁也透露,教育部將改進體育評價,把體育課作為國家統一規定的學業水平考試必考課,畢業和升學必須達到合格水平。
難題三:師資、場地嚴重緊缺
破解:加強體育教師招錄、培訓力度,公共體育設施向學生開放
目前,中小學還面臨著嚴重的師資短缺:一是整體數量不夠,大約存在30萬人的缺口﹔二是專業性有待提高,部分體育教師體育技能不足、超量上課,很難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還有不少學校,缺乏必要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器材。
“今后,群眾性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要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生鍛煉的特點和需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要盡可能與農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結合起來。同時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館向學生優惠、免費開放。”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建議鼓勵優秀運動員從事學校體育教育,“目前每年體育系統運動員退役1000余人,建議教育部門能給予運動員獲取教師資格証的優惠政策,加大運動員職業轉換的培訓力度。”
袁貴仁表示,未來將通過三大措施破解師資、場地緊缺難題,“一是在免費師范生、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中加大體育教育專業規模,在農村學校教師‘特崗計劃’中單列體育教師專項,鼓勵體育教師走教﹔二是加大‘國培計劃’培訓體育教師力度﹔三是把學校體育場地建設和設施器材配備納入新一輪‘全面改薄’工程,滿足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需求。”(記者 鄧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