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楚天金報“網店叫賣‘狀元筆記’引侵權質疑”報道刊發后,引起熱議。“那是因為狀元的商業價值太誘人。”教育行業人士分析稱,高考狀元作為個人勤勉與博學的象征,在極度重視“吸引力經濟”的今天,被綁上諸多利益鏈條。
十年寒窗苦讀 一朝獲豐厚回報
現金獎勵狀元意在一舉兩得
作為對狀元的獎勵和對下一屆學生的激勵,不少高中設有“狀元獎學金”。今年,一位省內新科狀元也獲得母校現金獎勵,因擔心給學校帶來不利影響,狀元及家人不願透露數額。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從學校的角度,“狀元獎學金”不僅是對狀元的鼓勵和祝福,也是借狀元之名塑造自身品牌的手段。
該人士表示,狀元是一個人,但狀元的成績卻不是一個人的成績。高考成績早已作為政府評價教育部門,教育部門評價學校,學校評價教師,家長評價學校的重要指標,以至於無論政府機關還是學校都樂意為狀元提供豐厚的學習獎勵。
其實,現金獎勵狀元並不鮮見。2009年,四川省巴中市政府明確表示獎勵當年該省理科高考狀元董偉的母校100萬元,學校也向董偉承諾,將拿出部分獎勵董偉個人。
除了母校的現金獎勵,一些高校還會設立各種獎學金來吸引狀元報考。
記者了解到,2013年,“北大拒絕討價狀元”一事遭到熱議,此舉也得到國內多所高校認同。但在2014年,高校豐厚的“新生獎學金”並未減少。比如華南理工大學設立2014年“優秀新生特別獎學金”,第一志願報考華南理工大學並入學就讀,高考文化成績在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前三者,可獲獎學金10萬元/人﹔排名前十者,可獲獎學金5萬元/人﹔排名前200者(當年高考總人數在10萬人以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前50者),可獲獎學金3萬元/人。
香港大學的做法則是,每位狀元每年可獲該校提供的17.5萬港幣(約人民幣14萬元)。據悉,今年港大共攬走16名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成為母校招生“神器”
出個高考狀元 三年不愁生源
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除開神農架、隨州、咸寧,湖北省的17個市州中14個市州均出產過省狀元,出產過狀元的近30所中學因此躍升為“頂級高中”。
“產生一個高考狀元,有太多偶然性。”採訪中,省實驗中學校長董有建說,對於成績頂尖的學生來說,今天高考和明天高考分數都不會一樣……這其中有著太多的偶然因素。
華師一附中、武漢外校等高中的教師們坦言,所在學校全年級前50名的學生,都有可能成為全省高考狀元,“身體狀態、臨場發揮、教師閱卷等,都可能影響狀元的產生”,言下之意,除了扎實的功底之外,狀元的產生需要一定的運氣。
盡管如此,中學對於狀元的渴求是熱切的,至於原因自然與“經濟”有關:學校出一個狀元,便可三年不愁生源。
朱達坤,深圳紅嶺中學在職教師,1988年至1997年曾在仙桃中學任教。他說,一所學校出一個狀元,就足以証明它的厲害:老師厲害、教學水平高,便可留住當地的優質生源,招生便可以紅火幾年。一所市州中學出了狀元,就會將它黯淡的上線率掩蓋住。在這樣的思想的左右下,湖北不少市州的高中便拼命擂省狀元。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