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軍總部舊址,聆聽著革命領導人帶領八路軍轉戰太行山、進駐王家峪的故事,指尖觸摸著炕頭上的舊物,在一張張黑白圖片前駐足、感悟,我仿佛聽到了當年八路軍勇士們在戰場上沖鋒殺敵的吶喊聲,我仿佛看到了百姓們送自己的兒子去參軍時堅定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八路軍和當地老百姓軍民一家親的場景。而連接這段歷史的正是太行精神!
我記得,來到山西武鄉的第一晚,我們一行人出發到八路軍劇場,那裡正上演著一場悲壯而又充滿豪情的歷史情景劇——《太行山》:
露天的大劇場,以蒼茫的夜空、閃爍的群星和起伏連綿的群山為背景,那太行山下演繹的平型關大捷大有氣壯山河、力拔山兮之勢﹔那母親送兒去戰場殺敵的堅定和決絕……坐在觀眾席上,我的心早已被震撼,甚至我仿佛也融入到了劇中,成了那奮力作戰的士兵中的一員,成了那洒滿鮮血的村子中的一員。
當我在八路軍總部舊址看到那顆泣血棗樹的時候,當我讀完棗樹泣血祭鄧公的故事之后,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雖然這個故事流傳了很久,已經被百姓們渲染了一種神話色彩,但是這充分體現了百姓們對鄧公、對八路軍的愛戴之情。太行精神,不僅僅是指革命軍人戰士們的愛國英勇精神,也包括百姓們的愛國奉獻情懷。
在攀登山路前往黃崖洞革命紀念基地的路上,我更加體會到了太行精神的深刻內涵。山路崎嶇,路途遙遠,同學們到達目的地時,都已經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八路軍就是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建立起了軍工廠,為八路軍部隊生產必需的槍支彈藥,然后運下山去支援部隊抗擊日軍。切身的體驗讓我更加佩服、贊嘆為國家流血犧牲的軍人戰士們,更加體會到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我們,作為青年人,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傳承這種太行精神,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國家時事,關心社會問題和百姓民生,讓太行精神代代相傳。
太行精神在當代也很好地體現和傳承著。國家和政府對紅色革命之鄉武鄉大力扶持,大學生村官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努力獻給武鄉,在政府扶貧項目的引導下努力創業,建立故縣雙孢菇種植示范基地、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等等,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村民們的收入,而村民們也是對此大力支持。這種扎根群眾、服務群眾、與百姓同心協力的精神,不正是太行精神很好地體現嗎?
小米步槍創偉業,太行精神鑄豐碑。
紅色精神永流傳,今朝圓夢在武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張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