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留學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最權威的留學信息>>獨家報道>>留學生雜志

沈文裕:“天才”惹來許多麻煩

2014年04月08日14:24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011 年,在集寧音樂會上表演的沈文裕

沈文裕,被音樂權威譽為“莫扎特第二”,11歲留學德國,18歲奪下聞名中外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的桂冠,成為第四個獲得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的殊譽者。

當得知沈文裕接受採訪時,恰逢年末,其告知《留學生》記者因年底事務較多,沒有太多空余時間,隻能通過郵件回復。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他為生活奔走於二、三線城市忙碌的樣子,免不了泛起酸楚感。

沈文裕,一位從小被視為“天才”的鋼琴家,11歲留學德國,15歲進入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大學,18歲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上獲得桂冠。德國著名音樂評論家霍爾維茵曾公開說,他聽過60多個版本的“拉三”(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沈文裕的演奏版本是最好的,這也就不奇怪沈文裕能夠成為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拉三”被視為世界鋼琴協奏曲之王,有如閃電般迅猛的和弦,稠密且錯綜復雜的裝飾音合成一支檢驗彈奏水平的高難度曲子。而這匹放蕩不羈的“野馬”卻被18歲的沈文裕征服。著名樂評人朱賢杰曾引用洛杉磯《僑報》轉引《紐約時報》對沈文裕少年時的評論稱,“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征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隻有魔鬼才能做到

平民家庭出身的沈文裕,5歲便與鋼琴結緣。那時的他,用一根手指頭將電視劇主旋律在20元的玩具鋼琴上模仿了出來,家人開始關注他的音樂“天賦”。

當時父親是一名郵遞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為了發掘沈文裕的天賦,不富裕的家庭隻能靠父親東挪西借的錢買來鋼琴,並請來當地最好的鋼琴老師劉建平當起了沈文裕的啟蒙老師。

8歲就能演奏莫扎特的全部鋼琴“奏鳴曲”,9歲已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辦獨奏會的“鋼琴天才”迎來了世界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專家艾娜的來訪,並受邀前往南非參加世界鋼琴大師亞欣斯基的講座。課堂中,一位學生反復彈奏肖邦的《瑪祖卡》,仍達不到亞欣斯基的要求,沈文裕站起身來請求試彈。音符奇妙地在一位10歲的男孩手中跳躍,亞欣斯基贊嘆不已。

11歲的沈文裕被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大學破格錄取﹔15歲轉至著名的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大學,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大師凱沫林,成為李雲迪校友。凱沫林教授曾表示,沈文裕在鋼琴演奏方面的綜合能力隻有魔鬼才能做到。

“可天才的稱譽似乎並沒給我帶來什麼利益,反而惹來了許多的麻煩!”炙手可熱的天才被眾人追捧的同時也少不了質疑。“不論跟哪個老師或走到哪裡的同行圈內,都會遇到好奇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檢驗我是否真的是音樂天才。我也為此不勝其煩,隻有配合無數人無休止的檢驗,幸好每次都沒能難倒我,順利過關。”

沒把畢業文憑當回事

八年的留學經歷早已成為沈文裕人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美好記憶。生活上,有母親的陪讀,老師的關懷﹔經濟上,有豪爾教授找的贊助人克雷森夫婦的長期資助以及一些演出的收入,生活方面一直過得較寬裕,留學生活亦是順風順水。回憶起留學事宜,沈文裕仍感激道:“在德國時,有許多熱心人給了我幫助。特別是豪爾教授和凱沫林大師給予我鋼琴專業以外的全方位照顧,留學期間基本沒遇到什麼較大的困難。”

2005年,距沈文裕從漢諾威畢業還有半年,其父來德國探親,便說國內學琴的人漸多,要求沈文裕回國發展。全家反復商議后,竟作出回國的決定。2005年11月中旬,時任北京音樂廳副總裁的蘇立華先生是沈文裕家舊識,他打電話叫沈文裕立即回北京與荷蘭一家著名唱片公司洽談長期合作出唱片之事。為此,沈文裕一個人先飛回了北京。“可與唱片公司幾次見面並未談妥而且對方久拖不決,長達幾個月沒有回信,我就因此再沒回德國了,也怕回去了老師仍然堅決反對我回國,不讓我走。反正我堅定的目標是做演奏家,當時沒把畢業文憑當回事。”

一片惋惜中,沈文裕結束了在漢諾威的學習,暫離世界舞台。許多人說這主要歸因於他的父親,其父執意回國,說已為沈文裕謀劃好發展道路,更忍受不了與家人的分離,一個人孤獨落寞。

“我學琴的過程一直是父親在重大問題上作決定,母親具體負責我的后勤生活,我隻管埋頭彈琴而不在乎世俗的事務,從事實情況講,我的幾個專業指導老師對我的影響力更大。但之前的報道一般都較夸張,我父親其實是個較開明的人,他經常有些想法和建議,但從不強迫我去做不願意的事,特別是我22歲以后,有關我的重要事情他都叫我自己拿主意。”

我怕倒時差

現在的沈文裕每天在地下室琴房練琴6小時左右﹔而包括聽音樂和附帶工作,每天則大概要在地下琴房待10小時。沈文裕表示,現在每天彈琴的動力主要是為廣大的琴友錄制可作為教學參考資料的鋼琴演奏視頻,能讓琴友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在網上免費聽到、看到他的示范性演奏。雖然自己錄制演奏的視頻聲音效果較差,但因為是一次成像而無任何剪輯加工,所以反而成為最真實和實用的教學示范演奏參考資料。他現在已錄制上傳了一千多段演奏視頻,“計劃要錄完所有著名的中外系列鋼琴作品,以此來回報哺育我的音樂和祖國人民。”

因為不能剪輯加工,必須無差錯地一次性完成彈錄過程,比錄音棚錄制難很多。每一首樂曲得反復錄制二三十遍,然后一遍遍仔細地聽和篩選,以選出最滿意的演奏效果。每晚聽完再傳上網時,一般都是凌晨三點左右了。“有人告誡我這樣會傷害身體活不長,可我已經養成習慣很難改變了,這應該算是我所知道的鋼琴家裡面最瘋狂的事情了。”

問及沈文裕是否考慮過再度出國演出,回到國際舞台。他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我當然願意重返國際舞台,但前提是尊重我的基本人格和勞動。好幾次有人要我免費出國演出,我都拒絕了,我怕倒時差,像生病一樣難受。”也許,聲名大噪對他來說遠不及做自己更為重要。(文·特約記者·張聰)

來源:留學生雜志

(責編:榮志卉(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