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時評:“回得去的故鄉”需要新思路

劉彥隨

2014年03月11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回得去的故鄉”需要新思路(人民時評)

  好的村鎮建設格局,最能凸顯綠水青山之美、安居樂業之福、魂牽夢繞之情,是美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空間載體

  今年兩會上,如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成為討論焦點。而如何避免農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回不去的故鄉”,更引發許多代表委員的共鳴。

  統籌城鄉發展不僅需要健康的城市系統,也需要健全的鄉村系統。十八大報告提出“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在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背景下,加快構筑村鎮建設格局,是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破解“三農”問題的現實途徑。

  所謂村鎮建設格局,是指鄉村地區縣城、重點鎮、中心鎮、中心村(社區)的空間布局、等級關系及其治理體系。主要包括村鎮人居空間、產業空間、生態空間和文化空間。好的村鎮建設格局,最能凸顯綠水青山之美、安居樂業之福、魂牽夢繞之情,是中國6億多農民、2億多農民工的生存之根,18億畝耕地的經營之基,更是美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空間載體。

  今天,構筑村鎮建設新格局,恰逢時機、意義重大,它是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搭建統籌城鄉發展新平台的需要﹔是集聚鄉村人口產業,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需要﹔是優化鄉村空間重構,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需要﹔是培育鄉村創新能力,加快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是優化城鄉地域系統,實現“城市病”“鄉村病”兩病同治的需要。

  格局決定結局,定位決定地位。中國農業現代化能否擁有持續的生產空間、鄉村地區能否保留優美的生態空間,鄉村聚落能否建成宜居的生活空間,將取決於構筑村鎮建設格局的力度成效,其核心是村鎮發展新主體、新動力、新戰略、新制度的培育與塑造,推進形成中國特色的城市、村鎮、農業、生態“四位一體”的國土空間新格局。

  在認識上,要全面把握城鄉地域系統理論、城鄉發展轉型規律,科學研判鄉村地域功能及其價值,評估鄉村地域發展潛力與支撐能力,探討鄉村地區人口、土地、產業、生態協調耦合新模式,探索發揮企業創新、新型農民主體性、鄉村空間有序性的科學途徑。

  在戰略上,要系統實施新型美麗村鎮建設計劃,推進以村鎮化、鎮城化為主要特色的就近就地城鎮化,構建城鎮村空間體系、綜合治理體系,激發村鎮治理、轉型、提質的活力與動力,防范農村人口長期“城鄉雙漂”的社會陷阱,探索不同類型區域村鎮產業集約、集成、集群發展的長遠戰略,協同推進城鄉等值化與農村現代化。

  在制度上,要深化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與制度改革,堅持統籌城鄉、以人為本的方針,徹底轉變先城市、后鄉村,先市民、后農民,先工業、后農業的傳統觀念。面對鄉村發展種種新問題、新態勢,營造新型村鎮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制度環境,讓“回不去的故鄉”重獲生機,成為創業者、企業家投身建設鄉村、綻放夢想的土壤,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1日 05 版)

(責編:教育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