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不久教育部對英語高考社會化的消息引發全民討論后,文理分科之路是否繼續也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師大附中畢業的長沙妹子周夢竹現在是浙江大學大一學生,熱愛理科的她因為文科成績優異,高中分科之后就與理科失之交臂。前不久,她組織了一批浙大丹青學園的成員針對“文理不分科”話題,對湖南省各中學、大學的600多名師生進行網絡調查。
高中生說:
文理分科后,我們依然壓力山大
在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高二學生裡有55%的文科生認為文理分科減輕了學習壓力,然而對於高三學生這個比例就驟減至10%。對於理科生,感到“文理分科減輕學習的壓力”的學生比例也在減少。從正式進行文理分科的高二到面臨高考的高三,高考“一考定終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很難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高中畢業生始終感覺“壓力山大”。
老師說:
探索文理不分科,減負要繼續
如何做到文理兼顧又真正讓學生減負?調研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調查組採訪了師大附中的教師。
師大附中教務處副主任張勝利認為,根據高中學生不同發展方向而形成一系列課程組合,並以高中學生的分化發展或課程組合的發展來引導學生。通過開設難易程度較低的全科的基礎課,和類似大學選修課的重點專業課等類別,讓學生在普及全科知識的同時能夠自主選擇,實現文理兼顧和重點突出的個性化課程。其次是高中分類模式。高中應當分為普通高中、技術高中和科技高中三類,普通高中培養普通大學生,實行文理不分科﹔技術高中培養高中畢業之后走上技術崗位的同學,也培養藝術生﹔科技高中則培養國家創新型人才,實行專業化教育。(記者 卿永鋒 實習生 喻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