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楊曉超正在接受記者採訪 攝影/記者 賈婷
對隨遷子女提供公平教育機會是必須的,也是我們國家的制度決定的,但要在本市人口調控政策前提下進行慎重考慮,至少應該與人口調控政策同步進行。——楊曉超
目前全國30個省直轄市已經相繼發布了異地高考方案,繼上海去年底發布隨遷子女在一定條件下可在滬參加高考的方案后,北京異地高考細則何時出台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北京市副市長、市人大代表楊曉超昨日在兩會政務咨詢會上表示,異地高考政策涉及教育公平問題,同時也涉及北京本地學生的利益問題,在制定政策時需要權衡各方面利益。同時,楊曉超強調,對隨遷子女提供公平教育機會是必須的,也是我們國家的制度決定的,但要在本市人口調控政策前提下進行慎重考慮,至少應該與人口調控政策同步進行。
人口調控是設置異地高考政策的前提
談及異地高考政策,楊曉超代表首先談到了北京市的人口調控問題。“客觀上說,北京人口規模現在過大,去年年底常住人口達到2069萬,今年恐怕要突破2100萬。資源環境承載不堪重負,公共服務也是不堪重負,從這些角度考慮,我們的其他方面的政策,包括異地高考政策都要考慮人口問題。”楊曉超代表說,“因為出台這樣一個政策會吸引很多的人來北京上學,包括中小學的資源都要進行准備。同時,一個孩子來上學,他的家庭也會跟著來,這是必須要考慮的。”
楊曉超代表坦言,人口過多,沒有了資源、環境、場所,無論怎樣努力,城市都不可持續。因此,“人口總量怎麼去控制,北京人口控制在什麼規模合適,這種規模通過什麼樣的手段和渠道去實現,這是設置異地高考政策的一個前提。”同時,楊曉超強調,“不能說不讓外來人口來北京。”對隨遷子女提供公平教育機會是必須的,也是我們國家的制度決定的。因此,需要在本市產業如何合理布局以及人口如何調控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再去慎重考慮各行各業細的政策。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緩解擇校難
對於目前存在的擇校熱問題,楊曉超表示,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是政府的職責,作為納稅人把稅收交給政府,政府有義務給納稅人提供優質均衡的教育環境,來使所有孩子都得到公平的教育。
目前,教育資源存在的不均衡是客觀的,需要客觀地看待承認這種差異,努力地去消除這種差異。今年,本市各區縣通過發展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學區制、集團化學校發展,城鄉一體化學校發展等方式促進教育資源均衡。“擇校就是因為不均衡,大家都想上好的學校。如果努力消除這種差異,使資源均衡起來,差異逐步縮小,那麼擇校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對於如何有效對中心城區人口進行疏解,楊曉超表示,對人口疏解,根本還是功能的疏解。“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在城市中心,誰還會願意到郊區縣呢?”因此,楊曉超表示,本市鼓勵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到五環以外發展,“如果郊區縣的百姓可以享受到與中心城區一樣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那麼他恐怕就不會再往城中心扎堆了。”
撰文/記者 安蘇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