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級下冊《語文》:《七步詩》背景圖中,魏文帝曹丕垂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而椅子始源於魏晉和隋朝,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
2.四年級下冊《語文》:《手不釋卷》插圖中,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據桌讀書,其坐姿是垂足坐,而且畫中出現的桌子是唐代以后才有的。 呂蒙手中拿著一本冊頁書,將兩漢三國時期的書籍最好畫作簡冊,其次為卷軸,而畫作冊頁書則是錯誤的。
3.三年級下冊《語文》:《西門豹》插圖中,一位年輕女性手捧托盤,盤中放著一串葡萄。 西門豹的故事發生在戰國初年,而葡萄是300年后西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后才傳入內地的。
4.三年級上冊《語文》:《盤古開天地》插圖中,左上方畫著一個火紅的太陽,太陽之中繪有一隻兩條腿的彩色小鳥。 而在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民俗中,三條腿的烏鴉才是太陽的象征。
近日,河南一位歷史系副教授指出,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多處配圖存在史實性錯誤,涉及“古人坐姿及桌椅錯誤”、“車騎”、“衣飾”、“動植物”等內容。對於這些錯誤,人教社表示已經看到該副教授提出的意見,由於涉及諸多歷史專業性和細節問題,目前人教社正在進行嚴密論証,有了結論后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師生。
據媒體報道,安陽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劉朴兵近日翻閱女兒的小學語文課本時,發現不少課本配圖存在明顯錯誤。而后,劉朴兵又翻遍了小學6個年級共12冊語文課本后,將課本中違背歷史的配圖錯誤總結為六類,分別為:“古人坐姿及桌椅錯誤”、 “車騎”、“衣飾”、“書籍與文字”、“兵器與器物”和“動植物”。
在古人坐姿方面,劉朴兵指出課本中有多幅反映唐代以前歷史故事的繪畫,人物坐姿被畫成了垂足坐,正確的應為跪坐。劉朴兵解釋說,“垂足坐源於古代埃及、印度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土。唐代時,垂足坐已是較正式的宴飲場合合乎禮儀的坐姿了。宋代時,坐姿日益統一,跪坐和盤足坐都已消失,垂足坐成為人們標准的坐姿。在反映唐代以前史實的插圖中,人們的坐姿均應繪為跪坐,畫垂足坐者皆誤。”在桌椅方面的錯誤,劉朴兵指出,基於中國桌子的發展史,可知唐代以前中國並無桌子。然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卻有多幅反映唐代以前故事的繪畫繪有明清風格的桌子。
“人教版的課本質量還是非常高的,大部分配圖中人物衣著和背景都很好地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但還有瑕疵。我不是要批判人教版,而是希望他們能盡快更正。”劉朴兵表示。
對於歷史系副教授指出的配圖錯誤,人教社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看到劉朴兵所提的意見,感謝他對人教社教材出版事業的關心,由於這些意見涉及歷史、民俗等領域諸多專業、細節問題,他們正在進行嚴謹的論証,組織人員對這些意見進行仔細核查,將給予大家認真的答復。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