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同學們正在一同進行建模設計。 宋嶠 攝
打印出的學生設計作品。
孩子們利用建模軟件可以設計出自己創意的飛機,再利用特殊的“打印機”,就能打印出立體的飛機模型!記者昨天在南京市馬府街小學就見識到了這種充滿創意的神奇課堂。原來,秦淮區率先在南京基礎教育系統開展3D打印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成立研究團隊,建立了秦淮區“3D打印數字坊”,研究基地就設在馬府街小學。記者昨天從南京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辦公室獲悉,這一試驗還將推廣,南京明年擬在20所左右的中小學進行3D打印課程的實驗性應用。
信息課用上3D打印機
記者昨天來到馬府街小學的信息課教室,看到了正在工作的這台3D打印機。不過這台打印機之所以能夠出爐各種立體式的作品,首先還是得看設計。“我們先得利用建模軟件來進行設計。”馬府街小學的信息課老師丁焱是研究團隊的成員,自從機器到了學校以后,丁老師的任務就是不斷探索使用方法,還啃了很多英文說明書。“現在我們幾個老師已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也能帶著孩子們上課了。”丁焱告訴記者,比如孩子們想做小飛機,就利用建模軟件先在電腦上設計,包括飛機的大小、造型、顏色。“建模是最關鍵的,帶孩子們建好一個飛機模型要2個小時左右。”
丁焱拿出剛剛建模成功的學校校訓的造型開始演示打印,隻見上面寫著“發現每一個、發展每一個、幸福每一個”。記者在現場看到,電腦實現傳輸后,這台黑色的3D打印機就開始工作。隻見有直徑約四五毫米的白線從機器入口經過高溫擠壓,變成更加纖細的線條,反復疊加成型,約摸半個小時以后,字體開始成型。丁老師笑著告訴記者,用於教學研究的這個打印機只是“初級版”,所以工作起來有點慢,“估計打好咱們的校訓標志要兩個小時。”
“兩三個小時打出‘翼龍’,太有意思了!”
“這個課太有意思了!”一名四年級的小男生告訴記者,他是學校新建立的3D打印機創意社團的成員,現在他每周三下午都能上這個社團課。“我覺得這個太棒了,我們有什麼想法,設計出來就能變成實物。我們老師最近帶我們做出了翼龍!”說起最新的作品,小家伙十分興奮。“這個龍做出來跟我們設計出來的一模一樣,我們查了好多資料,連它的頭、骨架都做了建模設計,沒想到,機器工作了兩三個小時以后,打出來的真是個立體的恐龍哎。”
記者了解到,現在這個3D打印機可忙了,每天忙著把老師和孩子們的設想變為實物:花盆、飛機、小刀、南瓜燈、杯子……各式各樣的作品讓記者目不暇接。“這裡用的是由玉米、澱粉做的可降解的環保型材料,所以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比如做出來的杯子都可以喝水﹔做出來的小刀可以裁紙而且不易弄傷手指。”丁焱笑著補充道,不過由於隻有一台機器,所以打印效率不太高,最長的一個作品是花盆,打了足足24個小時。
明年20所學校將試點3D打印
據了解,馬府街小學是一所科技特色學校,搞創意創新是學生們共同的愛好。“引入3D打印機最大的好處是在於啟發孩子們的思維,鼓勵孩子們大膽去想,去創造。”該校潘林靜校長告訴記者,以往孩子們有什麼想法,隻能說,或者就是用紙畫畫,但是現在設計出來的都能變成實物,能夠大大調動孩子們創新的積極性。
據有關報道,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學已經開設了3D打印的課程,通過對青少年進行3D打印技術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技能。而3D打印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研究,在周邊部分發達城市已經陸續開展。3D打印這項技術不但引領科技行業走向一個新的方向,同時也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教與學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3D打印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研究,是關系著科技創新、信息技術以及美育等學科的綜合性教育。”南京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辦公室后有為主任透露說,目前南京已著手研究相關方案,明年擬在20所中小學進行實驗性應用。如果試點成功,還將進一步推廣。“這個技術引入課堂,最了不起的在於能給學生帶來實現創造的成就感。”
■鏈接
3D打印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即一種利用光固化和紙層疊等技術的快速成型裝置。它與普通打印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機內裝有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如今這一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人們用它來制造服裝、建筑模型、汽車、巧克力甜品等。(揚子晚報記者 王 璟)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