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籍的熱賣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經歷了十余年的暢銷,目前仍是熱力不減。圖為廣州購書中心的暢銷書榜上,勵志圖書比比皆是。 符超軍 攝
一直以來,各大書店暢銷書榜總會有勵志圖書的身影,“勵志閱讀”也已經成為當下大眾閱讀的風氣。近日,《中國青年報》一篇名為《有一種毒藥叫勵志書》的文章,直指勵志書像一劑誘人的毒藥,在人人渴望成功的現代社會,以“成功學雞湯”誘惑著年輕讀者。
除此之外,汗牛充棟的勵志書籍被批存在魚目混珠的現象,很多作者的專業性令人懷疑。有讀者表示,傾向於挑選幾大出版社引進的國外勵志類書籍,國內作者寫的書會謹慎入手。對此,有人質疑勵志書市場精品偏少,讀者隻能盲目閱讀。眾多大學教授更是直斥,現在的勵志書變成一個暴利市場,出版界把這種圖書的“勵志”作用無限夸大,完全違背青少年心靈成長的規律,無限度地炒作‘勵志概念’,極度刺激了市場需求,甚至有些“勵志”圖書有誤導之嫌,已變質成名副其實的“精神毒藥”。
對於勵志書,一方面質疑聲不斷,一方面是它的銷量一如既往的紅火,長盛不衰。非文學作品榜單前三名,總是少不了勵志書霸氣盤踞。如今,“勵志”大行其道,但這股閱讀風潮是真的帶來精神營養,還是有淪為“精神毒藥”的嫌疑,給大眾帶來更大的困惑?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本地書店、出版社總監和心理學專業的學者,共同挖掘勵志圖書紅火背后的啟示和症結。
【現象】
勵志書席卷非文學類暢銷榜
在即將拉開帷幕的2013上海書展,曾經掀起購買熱潮的《正能量2》、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主持人華少的個人勵志之作《夢想:不過是個痛快的決定》等等都將集結面世,再一次烹制“勵志雞湯”。網上的讀者對於這些書籍,普遍有著很高的期待。各大書店銷售中心的負責人也都紛紛表示,看好《正能量2》在未來的銷售情況,“毋庸置疑,它會再一次創造令人興奮的銷量紀錄。”
記者從廣州購書中心暢銷書榜發現,在非文學類作品暢銷榜單上,理查德·懷斯曼的《正能量》居於榜首超過半年時間,今年長期佔據前五位的書籍也都與勵志相關,除了《正能量》,還有《洗腦術——怎樣有邏輯說服他人》、《淡定(每天學點佛智慧)》、《內心強大是女人最好的優雅》、《幸福要回答》等。購書中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直到目前為止,《正能量》的銷售情況都好得驚人,在書店都能賣出數千冊,與其它書籍相比情況好太多了。”
勵志書籍的熱賣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經歷了十余年的暢銷,目前仍是熱力不減。“勵志圖書一直是暢銷書中最穩定的一個版塊,7月份我們‘鏗鏘點書台’的推薦書《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是繼《正能量》之后最火爆的勵志書。其中,心理勵志書類的書籍最能與讀者產生共鳴,也是賣得最好的。”購書中心負責人說。
中國勵志書籍的風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形成,當年一本名為《學習革命》的書點燃了勵志閱讀的熱情,隨后勵志大師卡耐基進一步掀起“勵志熱”。到了2001年,《誰動了我的奶酪》將這股風潮推至頂峰,該書在當年創下銷售奇跡,總銷量達到上百萬冊。隨后《誰動了我的奶酪》青年版、紀念版滿天飛,但凡打著“奶酪”旗號的書籍都有人“埋單”。北京博集天卷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第一編輯中心副總監潘良說:“《誰動了我的奶酪》直到現在銷量都不見頹勢,當年更是激發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參與的大討論,的確是非常經典。”可以說,“奶酪”一度成為精神勵志的代名詞,令無數讀者趨之如?。
當下,“負能量”、“正能量”這些流行語的出現,直接反映出現代人對“情緒病”的關注。當人們低落、疲憊時,更需要精神鼓勵,從而採取實際行動改變境遇。當人們為自己的困惑“求醫問診”時,勵志書便當仁不讓,成為圖書作者和出版社聯合開出的“精神藥方”,提供“情緒按摩”和精神指引。
潘良告訴記者:“就目前勵志類圖書市場來看,心靈勵志類是最受歡迎的。其中職場成功類、人生哲學類、心靈修習類、心智錘煉類和政商界名流人生體悟類,讀者需要量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受眾的閱讀趨向已經由外向內,更關注精神領域的提升、以及心理學輔導方面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