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圖書久盛不衰:是"心靈雞湯"還是"精神毒藥"?【2】--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勵志圖書久盛不衰:是"心靈雞湯"還是"精神毒藥"?【2】

2013年08月11日09:15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勵志圖書久盛不衰:是"心靈雞湯"還是"精神毒藥"?

  【質疑】

  洋“雞湯”受捧因質量更可靠?

  目前,勵志書除了最傳統的“工具勵志書”和名人勵志傳記之外,也開始與時俱進地不斷演化。“散文類勵志”算是當下非常時髦的類型,《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以娓娓道來的方式,用典型的美文燉煮“心靈雞湯”,讓人看完之后獲得情緒上的撫慰。另外小說故事類的勵志書也開始慢慢火熱起來,主要通過虛構的故事講述勵志的道理,給予人們以精神激勵。

  有人將各種變著花樣、層出不窮的勵志圖書,視為當下網絡、微博、微信上熱衷分享的“心靈雞湯”的鼻祖。有網友吐槽說:“一開微博,大量重復的信息都是各式‘心靈雞湯’,那些冠以‘莫言說’、‘徐志摩談愛情’的荒誕文字,分明是從勵志書裡面隨手抄來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劣質文字。”

  記者發現,在勵志圖書長盛不衰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之表示厭惡,原因之一,是這些勵志圖書背后,開始顯現出某種越來越固化的套路——“成功學模式”和“雞湯式營養”。豆瓣網上,有自稱資深勵志書讀者表示:“勵志書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糟粕叢生,鮮見精品,作者在成功學道路上越走越遠,提供的內容都帶有成功學強迫症了”。

  除此之外,作為出版界業內人士,潘良告訴記者,駁雜的勵志圖書市場的確開始涌現“厚黑學”等精神糟粕。“博集天卷每年大概出版50本左右的勵志圖書。在我看來,心靈勵志暢銷書一定是符合當下閱讀口味的,但現在的確是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賣得好的書,不全是‘根正苗紅’的好書,還包括泥沙俱下的厚黑學、成功學,這就需要消費者進行仔細甄別了。”

  “在宣揚人際相處中的厚黑學,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權謀和算計,通過利用他人謀取自己的成功等,這樣教授技巧和攻心計的成功學作品,讀者如果選擇不當,自然會導致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個人建議多讀一些歐美引進的暢銷版權書,因為經歷了國外榜單和媒體的檢驗,品質相對有保障些。”潘良說。

  記者發現,無論是出版方還是書店,都更傾向於銷售國外譯介的勵志讀物。廣州購書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秘密》、《正能量》已經形成一種品牌,很多讀者都會信賴,銷量與國內同類型書籍相比高出很多,更受讀者歡迎。“《正能量》的暢銷原因,首先它符合主流的價值觀,能夠被主流媒體和政府機構、大型企業所認可,它也斬獲了業內外十余個獎項,而且很多評選都是讀者自發投票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作者理查德·懷斯曼擁有‘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的頭銜,他以大量生動的實例和簡單易行的方法,傳授給普通人如何積聚起內心正能量的訣竅。”

  此外,還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原創勵志書籍中功利主義和投機主義的思想泛濫,魚龍混雜,很多勵志讀物到最后淪為重復性出版的積壓品。國內很多所謂原創的勵志書籍,實際上都是“天下一大抄”,東拼西湊而成,最后誤導的還是讀者。不負責任和不專業的作者、出版商,使“勵志”這個本來很激奮人心的好詞變得廉價,甚至成了偽科學、精神毒藥的代名詞。

  【前景】

  有口碑才會成為暢銷精品

  在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王雨吟博士看來,勵志書籍的暢銷,可視為一面鏡子,折射出大眾在當下所面對的壓力和困惑。“從積極的一方面來看,勵志書暢銷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標志著人們開始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希望能夠找到幫助自己生活得更為幸福的方法,可以說這是人們意識上的進步。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心理健康服務,卻存在著較大的短缺,再加上如今心理健康服務市場的混亂現狀,多數人不知道去何處尋求幫助,於是很多人會轉投自助類的書籍,希望能夠自學,這也可能是這類書暢銷的原因。”

  但是,人們開始覺醒的自助意識,卻可能成為某些投機取巧的書商眼中的肥肉。北京大學社會系教授夏學鑾表示:“我感覺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這類勵志書籍,幾乎沒有專家編寫的,完全是市場行為制造出來的,讀者對這類書籍要非常慎重。”

  有人認為,勵志圖書市場上出現的亂象,是因為人們始終沒有以足夠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有關心理健康的問題,將心理建設與援助簡單化、勵志化,才會讓如此多的劣質書有機可乘。“國外的心理勵志書,通常都會提供相應的文獻參考或者科學研究的支持索引。我猜測,國外書籍在國內更受歡迎,可能在於他們的作者多是科研人員,願意將晦澀的科研成果轉化成大眾容易接受的語言,所以既通俗、又可靠。”王雨吟說。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