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报出辖区留守儿童大概的数量,但你能具体地说清每一个留守儿童到底是谁吗?”
“如果辖区内的闲散青少年迁到其他地方了,团组织对他的服务能否及时跟上,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人随服务走’吗?”
……
相信对很多从事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基层团干来说,类似的困惑一直如影随形。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青少年聚集、交往方式的改变,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以及提供的服务如何既能做到全覆盖,不漏掉一名“重点青少年”,又能具备针对性,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转型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自2014年起,团安徽省芜湖市委试点“网络+网格”的管理模式,将“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录入芜湖市社会服务管理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基层团干、社区“网格员”的日常摸底与跟踪,自下而上地核准、补充相关信息,初步实现了重点青少年的数据动态更新、实时监测与网格化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势,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源,精准、及时地服务广大青少年。
“大数据不仅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抓手,同时‘倒逼’我们不断创新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的模式和方式,也在‘倒逼’团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团芜湖市委负责人表示。
“从坐在办公室等到主动找上门”
作为镜湖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志愿者,李志远律师是团区委的老朋友,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案件。不过有段时间,他时常感到“有劲使不上”。
“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家长上门求助,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一年下来,甚至要为完成案件指标犯愁。”李志远说,“过去,一年接手不到10起未成年人案件,而现在一年要接近30起。”
“再没必要坐着干等了,通过相关部门定期调取数据库里的信息,就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然后主动上门服务。”他说。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芜湖市打破了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打通了各公共信息资源的数据交换渠道,交换共享公安、市容、人社等56个部门大类、8.3亿条数据,提炼实有人口数据401万条、房屋信息62.9万户,构建起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
“只要在‘搜索栏’中设置条件,就可以找到辖区里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群体,了解到他们的最新动态。”据镜湖区市民服务中心负责人童光娣介绍,通过完善的“人房系统”,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上门,为他们提供援助。
“一旦他们迁出或者迁入,信息平台都能体现,并且及时通知‘网格员’做好对接工作。”她说。
正是因为来自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的信息,李志远及时介入一起未成年人交通事故中。
当事人小海(化名)不到10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刚刚遭遇车祸的他没想到,几天后,父亲又意外去世。“网格员”走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团区委的工作人员获悉后,一边委托李志远处理赔偿事宜,一边迅速联合学校、社区对小海进行心理辅导,并为他争取一定的生活补助。最终,多方联手相助,这个不幸的孩子得以继续学业。
“不过,对于团组织来说,活动搞得再好,如果漏掉一个人,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团芜湖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举例说,过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数据很难掌握,其实很多家庭都需要帮助,但碍于面子不愿说出来。“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家庭信息,‘悄悄’地上门服务。”
通过这种方法,去年年底,团繁昌县委就一下子“找”到了46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随后动员单位、个人与他们结对帮扶。
“现在这种‘面上’的帮扶活动越来越多,避免了工作停留在‘搞个案、树典型’上,真正达到了全覆盖的效果。”团芜湖市委的这名工作人员不无自豪地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