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荣分析,以下两个自我心理暗示容易导致焦虑。
一是不切实际的暗示,夸大难度。有的考生在考试时对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过分紧张,将注意力不自觉地集中在考试的难点上,产生一种挫败感。明明大部分考题能够解答,但还是纠结在几道分值稍高的难题上,暗示自己丢掉了很多分数,却忘记了自己已经拿到了大部分分数。
二是过于偏激、自我否定的暗示,未战先败。有的考生在考前就认为自己备考不充分,还没有开始考试,就已经沉浸在无限的悲伤之中;还有的考生在一场考试后对自己一时大意做错的题反复懊恼,过分的责备自己粗心大意,结果造成下一场考试对于考题过度解答,而且干扰到答题时的时间分配。
周伯荣认为,正确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一是在考前,要避免对考试产生过高的期盼值,但自我评价也不宜过低。这时,可以适当地阿Q一下,告诉自己:结果还未可知,把目光放在当时当刻就好了,不要提前去承受未知结果而带来的痛苦。
二是如果因为紧张、担心而无法入睡时,可以把自己的担忧写在纸上,有些没必要的担心,就可以自动抛弃,如果真有担忧的必要,找到解决办法的思路,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三是多跟父母沟通。如果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导致压力过大,可选个时间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对父母说明他们哪些行为让你觉得压力很大,但要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不要把沟通变成争吵。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