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7日电(陈伊昕)17日,中国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明确取消奥赛等5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同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认为高考加分项目过多过滥,超八成认为当前高考加分存舞弊作假。
超半数认为高考加分项目过多过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17日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57.2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考“加分项目过多过滥”。该报告的调查区间为2014年10月23日至11月3日,共有9791名网友参与。
中国高考加分政策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前者是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后者则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
17日发布的这份调查显示,对于现行高考加分政策,受访者中认为“加分项目偏多”以及“过多过滥”者占71.57%,其中认为“加分项目过多过滥”者已经超过半数,占57.28%。有11.84%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加分政策“还可以”。
照顾性加分的对象包括少数民族、港澳台、华侨归侨、烈士子女、获得荣誉称号的军人考生。调查称,对于鼓励性加分项目,受访者中认为应该“取消”者最多,接近半数(47.78%);对于照顾性加分项目,受访者认为应该“保留但做调整”者最多(48.90%)。
而就照顾性加分项目中最受关注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调查称,4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保留,但仅限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调查同时指出,通过分析受访者不同民族背景发现,少数民族受访者最强烈的呼声是“各少数民族加分标准应当大致相似”(34.20%)。
这次《意见》还指出,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对“确有必要保留的”要“规范和完善”,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据《北京晨报》报道,目前,山西、辽宁、江西、山东、陕西等五省已经不再设立地方性加分项目,但是,全国仍有95项地方性加分项目。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分项目如有保留必要,需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在操作时应引入监督力量的参与。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高考加分存舞弊作假
官方曾于2010年7月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要求,“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然而,高考加分政策却持续备受诟病。
今年,有关高考加分乱象频频曝出: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今年有高考生1000多名,有87名高考生获得体优生加分,该校经曝光后被查处。河南漯河高级中学74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体育加分,占此项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引发舆论质疑。
调查显示,对于现在高考加分的实施情况,受访者中认为现在高考加分“存在舞弊现象”及“弄虚作假比较严重”者占83.62%;其中辽宁受访者持此观点者比例最高,占92.24%。此外,受访者中认为应该“严格规范实施过程”与“严肃惩处舞弊行为”者均超过四成,分别占45.97%和43.52%。
教育部17日发布的《意见》明确,对被查实资格造假的考生将严肃处理,落实“三取消”: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被查实违纪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将被追责,构成犯罪者移送司法。
针对有关处罚措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所有惩罚措施建议中,除“对声明放弃加分的舞弊学生,将舞弊行为记入诚信档案”的支持者略低于半数(49.26%)外,其他惩罚措施的支持率都过半。中新网记者注意到,支持率最高的是“对舞弊的其他人员依法严厉处罚”,占76.14%。
熊丙奇表示,高考加分的初衷是矫正单一的评价标准,但逐渐却被异化为加分教育(围绕高考加分展开的教育培训)和加分腐败。官方取消高考加分项目的举措顺应了民众的呼声,但如若只是简单的取消,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改革或又回到“单一看分数而不关注其他学生素质”的局面。
对此,熊丙奇建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校能在今后的招生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而这需要政府放权。归结到最后,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