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钱颖一:中国教育高“均值”低“方差” 影响发展后劲

2014年12月14日2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钱颖一:中国教育高“均值”低“方差” 影响发展后劲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陈伊昕)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以统计学的术语表述了他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观察:中国教育在知识能力培养上“均值”高,但人才水平“方差”小,缺少拔尖儿者。

  在14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钱颖一提出,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推高了受教育者的平均水平,但也扼杀了其创新能力,这或影响中国的发展后劲。

  钱颖一表示,不能完全否定当前中国教育的成绩,因为中国在过去的35年中经济高速增长,这离不开教育的推动。就同一年龄段,同一学术学习阶段横向比较而言,中国大规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有成效,这使得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较高,用统计学的语言就叫做“均值”较高,这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

  钱颖一说,这种教育优势对推动中国经济在低收入发展阶段的增长非常重要,因为适合了模仿和改进的这种追赶作用,加上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模仿能力强,加上强烈的挣钱动机,员工队伍整体就有了很强的执行力。在重复性、规律性、大规模操作方面,中国的服务人员的速度和精确程度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但同时,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得拔尖儿者较少,钱颖一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小来形容这一现象。他强调,中国学生存在缺乏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教育或扼杀了潜在的杰出人才。

  钱颖一认为,当经济发展主要靠模仿和改进推进时,人才“方差”小,无关大局,甚至是长处,只要均值不低。但是,当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尤其当需要创新成为发展的推力,“方差”小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人在知识能力上高均值、低方差相反,据钱颖一的观察,中国人在素养和价值方面存在低均值、高方差的现象。他认为,知识水平高却不懂得做人,容易出现利己主义者,这或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掣肘。因而,教育对人的素养培养、价值塑造,以及文明社会建设更为重要。

  “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钱颖一说。

  在对人的培养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教授程介明进一步提到,“终身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他表示,一份2006年的数据称,一个15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一生大概要经历13份工作。然而,当前教育的问题是,个人学用错配成了主流,专工转行成了常态,学的专业和干的行业不一样。一技傍身并非能够一劳永逸,一个学历的价值也许很快就贬值。

  “国家兴亡在于全民素质优质教育,社会建设在于社会流动和普及教育,而个人的前途在于拥抱变更、不断学习。”程介明说。

  按照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的说法,当下的中国所处的良好战略性地位会激发对于教育的需要,而经济发展的需求重塑了教育。诸多学者表示,中国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不过,程介明强调,以学历为主的教育在全世界普遍如此,而中国在理念方向上是领先的,“莫要妄自菲薄,莫要胡乱效仿”。(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