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成语大会赛正酣 场下学习趣闻多

刘菲

2014年05月19日07: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成语大会赛正酣 场下学习趣闻多

  眼下,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正在热播。该档节目每周一期,吸引了下至中小学生,上至退休人员的广泛群体的关注,不少家庭老少齐聚,边观看,边参与,其乐融融。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汉语中的独特内容,成语与每一个汉语使用者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关联。试想,我们身边有哪个人不会说几个成语呢?

  成语比赛悬念多

  我们知道,语境对于成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国成语大会》比赛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是利用创设语境猜成语。在5月11日的《中国成语大会》决赛第4场比赛中,几个细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北京大学学生王帆与记者唐蕊搭档,由王帆比画描述,但不能说出所描述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由唐蕊来猜。几轮比赛中,她们配合默契,创下了比赛最好成绩:42.97秒内猜出6个成语。她们胜出的秘诀就在于活学活用,巧妙地利用创设语境猜词。当遇到“高抬贵手”时,王帆说“小的错了,请您——”唐蕊迅速应答“高抬贵手”;当遇到“不可开交”时,王帆描述“双方打得是——”唐蕊又迅速应答“不可开交”。

  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邢正在与少女作家何欣航搭档猜词时,用简短的“一顾再顾”引出了“倾国倾城”。一些人知道,这来自于《汉书·外戚传》中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而通过评论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的点评才知,“倾国倾城”这个通常用来形容美人的成语更早时是出现在《诗经·大雅》中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形容周幽王为之 “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参赛选手和场内外观众由此对于这个成语背后的中国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探寻成语的起源,丰富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赋予带有音韵美、形式美的成语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应该也是这档节目的初衷。

  成语教学趣闻多

  许多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对于成语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他们认为掌握成语是汉语水平高的表现,怕的是成语丰富而曲折的内涵往往不是仅了解字面就能掌握的。

  同济大学对外汉语教师林希介绍说,外国学生特别爱学成语,他们认为成语形象生动,富有中国文化哲理。林老师回忆说,我讲的第一个成语是“马马虎虎”。先讲一个小故事,相传有个人画不好虎,画得像马,还对买家说马和虎差不多,买家看他卖得便宜,也就马马虎虎算了。后来就用马虎或马马虎虎代指做事不认真,其中也有将就的意思。学生们特别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以后就总追着我讲成语,一听到我说出4个字的词就问,这是不是成语?有什么故事吗?结合课堂语境学习成语效果最好:当两个学生同时抢答一个问题时,学会了“异口同声”, 当出现弄混学过的汉字现象时,学会了“糊里糊涂”,当有学生想家时,学会了“归心似箭”……

  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王溪说,因为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于中国历史了解有限,汉字书写水平有限,所以我会选择日常口语中常用的,所涉及的汉字不太难的,最好是带有故事情节的成语加以教授,比如,守株待兔、此地无银三百两等。王老师强调,让外国汉语学习者了解成语语境,鼓励其使用,才能使他们产生兴趣且印象深刻。一个学生的朋友丢失了财物,他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去安慰,用得恰倒好处,令人惊喜。

  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周晨萌老师举“自相矛盾”一词为例,首先从“矛盾”入手,讲解矛、盾的原有词义,及矛盾一词语义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自相”的意思,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词合在一起组成的新词的意思。其次,讲解该成语典故。结果,还没到下课,学生们就已经在对话中用上“自相矛盾”了。

  成语学习收获多

  外国学生不但喜欢学成语,更喜欢自己找成语、用成语。据林希老师介绍,外国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热情高涨。课文里的“气喘吁吁”,“暴饮暴食”是成语,那么“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算不算成语?两个学生在路上听到有人说“不三不四”,一进教室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好词还是坏词?于是林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有数字的成语,如,三心二意、五颜六色、千言万语,等。

  当然,也有成语用得不恰当的时候。一个外国学生习作中有一句“中国……土地很大,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老师告诉她,这“莫名其妙” 用得不合适。她说从字典里查到“莫名其妙”的意思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老师就给她讲成语含义的演变,并建议她改成“有很多非常奇妙的地方”,但这个留学生觉得“非常奇妙”不是成语,而她特别想在这句话里用一个成语,于是老师推荐了几个词:妙不可言、妙趣横生、别有洞天、美不胜收。

  对外经贸大学韩国留学生郑仁贺说,我最初接触成语时就闹过笑话。一次,美术课老师点评我的画作时说:“你画人画得很好,就是背景画得太花了,有些画蛇添足。”我找来找去也没发现自己画了蛇,就对老师说:“老师,您该配一副眼镜了!我没有画蛇!”老师一听,笑着说:“你去查查‘画蛇添足‘的意思吧。”从那以后,郑仁贺再不敢只凭字面意思来断定成语的含义了。

  外国人学成语有乐趣,也有困惑。美国学生凯尔西在学习“兴师问罪”时,查了英文,解释为“因受罚被派遣去远征”,和这个成语的本意不符。她感到困惑,就去请教中文老师,才知道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的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凯尔西总结说,因为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学习成语时不仅要查英文解释,还要请教老师,才能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另外,现在社会上滥用成语的现象,也让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有限的外国人感到困惑。有老师反映,在讲解“刻不容缓”时,学生提出,他们在街上看到的是“咳不容缓”,还问“到底哪个是对的呀?”

  每一个汉语使用者,都应该为学习成语而用功,为使用成语而自豪,为抵制滥用成语现象而出力。正如《中国成语大会》评委郦波所说,浓缩的才是精华,简约的才有魅力,均衡的才有美感,上口的才能流传,传承的才能永恒,永恒的才是经典。而成语则完全符合了这些条件!

(责编:欧兴荣、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