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2014高考志愿填报胜经

正确处理八大关系 科学择校选专业

2014年05月14日17:29        手机看新闻

六、正确处理八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首选专业。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关于学校与专业的关系——是首选专业还是首选学校,历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1.首选学校与首选专业各指什么?

所谓首选学校,是指为使所报学校尽可能上一个档次(可将一个批次中的学校分为若干个档次)或一个批次,基本上不考虑专业,并以服从专业调剂为主。简言之,“让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

所谓首选专业,是指为了能够选择专业,不惜将所报学校降低一个档次甚至一个批次。简言之,“让分尽其用,用在择业上”。

2.首选学校的五个主要理由。

(1)大学是学会学习的地方,一个太过年轻、仅注重知识灌输的学校,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生活得到的最多是一些有限的知识,而很难获得这种多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所以,如果在好大学和好专业的选择中出现了矛盾,建议你不要犹豫,选择一个好的大学绝对没错。

(2)用人单位首选条件好的学校出身的学生而非条件差的学校出来的毕业生。

(3)不同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不一样,学校地位可能决定一个人以后的活动舞台和生活空间。从这方面来看,名校有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4)个体理性的集体非理性行为风险是个经济学概念,其意思是,因为是热门专业,所以很多优秀的人都挤到一块儿,自己很难出头,就显得不优秀;再加上热门专业如果过热,就会出现供过于求,变成冷门。考生报考时热门的专业,等到其毕业时社会需求也许早就发生了变化。这是有历史教训的:前几年大家都挤着读会计学专业,很多大学,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都开设各种层次的会计学专业,没几年就出现了人才过剩。

3.首选专业的七个主要理由。

很显然,在首选学校的主要观点中,第一点文化财富;第二点师资设施;第三点名校情结。这些之中很抽象、不具体,就不具有说服力和指导作用。如果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符合上述三点;那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就不具备上述三点吗?肯定不是。只能说他们比清华、北大稍微差那么一点点而已。

那么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首选专业的主要理由如下:

(1)降低风险,做到保险。填报高考志愿时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

这种降低风险、起到保险的作用在考前“猜分填报”的2个市,考后“估分填报”的2个省(区)会更大、更有效。因为“猜分填报”,谁是神仙能保证猜得一分不差,谁都是凡人,猜得差个1分、2分,甚至3~5分很正常;“估分填报”,谁是神仙能保证估得一分不差,估得差个1分、2分,甚至3~5分也很正常;可是你所报的第一志愿院校,哪怕只差1分,省(区)招办绝对不会给你投档,你所报的第一志愿院校也绝对不会录取你。

(2)分尽其用,不会浪费。持首选学校观点的考生及家长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考分超过学校录取最低分(校线)十几分,那不是浪费吗?还不如利用这十几分,让所报学校上一个档次或者一个批次。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那么即便你冲上去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2006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村长助理的竞聘中,有北大的本科毕业生88人、硕士生20多人和多名博士生,清华也有近40名学生参加了竞争,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某些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等大学的毕业生一签约月收入就高达5000元以上甚至近万元,这难道不都是专业惹的祸吗?

(3)从哪里来不重要,会干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已经不是扛着一个名校牌子就可以满处跑的时代了,大家都变得现实了。一些跨国公司可能确实不限专业,他们只看重应聘者的能力,把人招来后自己花大力气培养,但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单位都会想,如果你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实在的好处,就算你是名校的硕士、博士,又有什么意义?反过来说,你要是能帮我编程,能帮我修机床,我又何必计较你的出身呢?从哪里来不重要,会干活、能创效才是最重要的。

(4)现在有许多学校都明文规定可以转专业,但是可以转不等于一定能够转,尤其是不等于人人都能够转。因为转专业是有条件限制的(详见本书高级制胜篇第七章),是要付出较大代价的,广大考生及家长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正确处理兴趣与就业的关系,首选就业。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

1.兴趣与竞争实力的矛盾。由于考生所处的社会因素、客观环境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考生根据兴趣的选择很可能大都在热门专业上,可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又是不具备这样的高考竞争实力的。怎么办?

2.由于绝大多数考生只是上完小学上中学,所接触的环境条件较有限,没有什么社会知识与经验,也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接触专业和职业信息太少,很难做出比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不易确定。

3.大多数考生毕业后是必须就业的。由于绝大多数考生都出自于工薪家庭与非富有家庭,因此他们毕业后是必须自谋职业、自谋生计、自己养活自己的。在多达一百多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面前,有比就业还重要的问题吗?!在能够生存的条件下,去考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时候,坐而论道,去奢谈兴趣还有必要吗?

(三)正确处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

虽然说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报考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时代、时期的烙印。

(1)热门专业从现象上看是报考人数众多形成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冒着风险去争报热门专业呢?

(2)虽然对专业的热门与冷门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说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经常变化的,几乎一年一个变,是不科学的、不符合事实的。因此,与此相关联的一些专业的“热”,就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都不会变的(不排除其热度会有所变化)。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热{冷}门专业在热{冷}了许多年后供需达到不平衡,就会有所变化。这正是掌握报考技巧显示威力之所在。

(3)在市场经济下,专业决定就业,专业是就业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专业选择,首先是就业的要求,也是个人成才与发展的要求。

(4)热门专业大家都想报,但不是人人都能报的。要根据知己的六大要素,选择最适合自己在大学学习的以及有利于将来职业发展的专业。

(四)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

各高校的招生专业及人数反映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招生计划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碰上进校门时是热门专业,而出校门时却变成了冷门专业的情况。

(五)正确处理招多与招少的关系。

各高校招生人数多少与录取机会大小有一定关系,关键在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之比。因此,应辩证对待、综合分析,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太少的较难把握,因为有的院校一共就招几个人,多一人报考与少一人报考差别很大,加之现在基本上实现了“网招”,有些学校根本不派招生老师到招生现场,于是连交流、反馈信息的机会都没有了。报考这样的院校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六)正确处理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关系。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落榜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志愿,考生要正确理解批次概念后再填报志愿。(1) 关于提前批。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因为一旦录取了是无”后悔药”可吃的。 (2) 关于本科第一、二、三批。高考招生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懂投档和录取规则的表现。

(七)正确处理第一志愿与非第一志愿的关系。

高考招生录取是分批次进行的,某一个批次内的录取是按照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因此选择好每一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有些考生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非第一志愿又未报或者报得不好,结果就可能从第一批重点线上滑入第二批、第三批录取的普通院校,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正确处理同批次第一志愿与非第一志愿之间的关系,就是既要高度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也丝毫不忽略对非第一志愿的填报。

(八)正确处理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院校的关系。

如果自身竞争力不足以支撑考生报考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而能够支撑考生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笔者赞同到欠发达地区去。理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可能差一些,环境艰苦一些,但年青人为求学成才,吃点苦是值得的。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由过去国家统包统配转变为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办法。所以,只要是国家新时期发展所亟需的热门专业人才,哪里都亟需。正确处理好了这对关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张艺执)

来源:《2014高考志愿填报胜经》

 

(责编:刘霁(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