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梁上的时光简书》封面。
在老师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差生;在同学眼中,他是不爱学习的“学渣”,在父母亲人眼中,他是“连声母韵母都不懂的家伙”。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90后少年,却在两年内出版了两部诗集。他是达州万源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朱光明。日前,朱光明的诗集《大湾梁上的时光简书》正式问世,这是继他在去年春季出版诗集《破灭的乌托邦》之后的第二部诗集。
两本书激发他对诗歌的狂热
朱光明出生于1994年,是万源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平日里成绩不佳的他,并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类学生。高一的那年,朱光明在书店偶然买到了一本《海子的诗》和一本刘春的诗学随笔《一个人的诗歌史》,而这两本书彻底激活了这个少年心中对诗歌的狂热。
“书中主要讲述海子,顾城,于坚等几位优秀诗人的成长历程,我被这几位时代的精英所吸引。于是,也开始试着去写诗了。”一开始是模仿海子的风格,朱光明说,“《海子的诗》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诗歌中有美好有理想,而这种美好和理想是可以从诗歌中带到生活中来的。”
在2012年的那个暑假,朱光明外出走了一趟。“在那次外出中,我通过在阅读诗歌中学来的观察视角,观察到了一些社会现象,以及体验到了个人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回来后,他根据那次游历分别留下了《石羊场雏妓》《大草原上》等作品。此后,朱光明的作品开始渐渐脱离“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或许,从那时起,我才算真正的开始写诗了吧。”
可以一天不写诗,不能一天不读诗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产量特别高,一天平均两三首,而且一天不写就难受。随着知识的增长,知道了‘天高地厚’,下笔变得谨慎了。但平均也有一天一首或者两天一首。我可以一天不写诗,但不能一天不读诗。”朱光明说,但自己对诗歌的痴迷不仅没有赢得父母的支持,反而总是被说“不务正业”。 后来,朱光明的作品在外面偶尔能够发表、获奖了,父母倒也不反对了,但仍然不支持。
尽管如此,朱光明仍然享受着写诗的快意。“在大湾梁那道小小的山梁上,包谷林成片成片的生长,村民们在包谷林里劳作,牛羊在大湾梁的山坡上抖动全身酥痒的阳光……”每一个细微的画面,都赋予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大湾梁上的时光简书》问世后,备受众多诗坛名家关注。著名诗人洋滔、木鱼、残疾诗人左右和万源籍学者、诗人、编剧向以鲜纷纷为这位前途光明的才子发表专题评论。
据了解,《大湾梁上的时光简书》收录了作者二百多首力作。而对于接下来的高考,朱光明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失败)了。失败,意味着我接下来的人生要经历许多磨难和艰辛,或许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重要的财富。诗歌,可以让我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幸福的生活。”(马发海张步伐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王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