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一元解读“变多元解读”

2014年04月22日16:53    来源:现代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元解读“变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顾名思义,“多元解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允许、鼓励并启发学生对阅读文本作多元、创新解读,而不是只让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参、教师或前人现成、唯一的结论。对文本之所以可以“多元解读”,这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阅读个体具有差异性。从共时角度看,不同的阅读个体,由于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感悟能力、思维方式、观点立场等方面千差万别,往往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这正如鲁迅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从历时角度看,同一阅读个体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这样看来,《课程标准》提倡多元解读”,不仅符合阅读实际,而且符合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那么,语文教学怎样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适宜环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解放思想、适宜“多元解读”的良好环境,允许学生“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启发学生多元解读”。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要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关系,要求学生“多元”而不“离谱”。

最后,要依据文本,坚持应有标准。不能把“多元解读”理解为“多元标准”,对文本做毫无依据的任意解读,抹杀不同形象之间的本质区别,如将“林黛玉”等同于“薛宝钗”。要让学生懂得: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毕竟只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阿Q”!

总之,“多元解读”符合学生阅读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阅读教学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同时也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质”和“度”。

 

 

 

 

 

 

 

 

 

(责编:杨燕红(实习)、林露)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