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于4月18日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工作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
这是公众期待已久的方案,因为这是在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之后,北京推出的小升初新政,不但关系到北京学生的“小升初”,也对全国其他地方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有示范作用。总体而言,新政力图落实教育部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但能否落实到位,有待观察。
这次意见提到多个“坚决禁止”,包括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各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培训班;坚决禁止学校私自招生;坚决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坚决禁止初中校违规在小学非毕业年级提前招生。但能否切实执行,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部门没有少对学校的招生下达“禁令”,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已成惯性。原因在于,虽然有禁令,但如果学校真正违反禁令,查处却不力,最多抓一两个典型,之后就不了了之。其根源在于目前的问责机制是上级问责下级,犹如老子问责儿子。要让问责到位,必须完善问责机制,尤其要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评价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北京小升初新政,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会继续招收特长生,那么,对于特长生的招生,学校该如何操作?如果不举行测试、不看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怎样证明这名学生是特长生?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学校依旧采取笔试、面试以及查看学生竞赛证书、奖励证书的方式招收特长生,如果不这样招收,特长生招生的公平必然遭到家长的质疑——学校凭什么认定这名学生是特长生?
另外,由于保留特长生通道,就是严格执行单校划片入学和多校划片入学,“权力择校”和“金钱择校”也可能通过特长生招生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明确特长生招生标准,公开招生过程,才能做到招生公平、公正。
很显然,在义务教育并不均衡的情况下,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十分纠结,不但会从择校演变出择学区,还会令学校究竟怎样招生左右为难,包括是否取消特长生,对特长生如何考核评价等等。摆脱纠结困境,关键在于抓源头,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做到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由政府保障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而民办学校则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如果90%公办学校做到均衡,且和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异不大,民办学校只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特色教育的选择,这样就既真正缓解择校热,同时也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义务教育新政。(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