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逃离工科”是谁的痛?

 肖盼盼

2014年04月15日14:0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逃离工科”的相关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报道显示,中国1998年工学招生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为41%,到了2010年下降至33%,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招生数只占全国总招生数的20%。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工科毕业生人数在1986年达到一个高峰,为9.7万人,而到了2011年约为8.3万人,下跌幅度达14%。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概念,大力推动工程教育,以期巩固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逃离工科”被网友戏谑:已成为世界级问题。

在工科岗位“就业不愁”的环境下,工科毕业人数比例持续走低的现象似乎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笔者却认为,“逃离工科”是一种正常的市场选择。

若问现在什么专业最火,金融无疑能进前三。近些年,各校金融专业分数一路走高,穿西装、打领带、拿高薪、升职空间大、在CBD工作……是大家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期待,家长更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纷纷把孩子送进金融专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科毕业生在家长眼中则是“工作环境不怎么好,工资收入不怎么高,未来前途不怎么有”的形象。我身边的一名工科研究生在毕业后,就拿到了22万的高年薪,但他仍向身边人抱怨:“我们行业要涨薪很难,很慢,别看我现在工资高,几年后,我念金融的同学就会超过我。”在这样的对比下,“逃离工科”实是事出有因。

一名工科学生曾对我说,尽管他平时学习很努力,但仍觉得在本科期间并未学到什么,很有读研究生的必要。由于工科专业所涉及的数理化基础学科很多,讲究逻辑性,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要学出成果必须有实打实的努力,有“铁杵磨成针”的勇气,在这些条件下,能学习工科的学生本就有限。而有些专业,本科四年仅能学些皮毛,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速食”心理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愿意去学习的人更少之又少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挽救工科还得从市场入手。工科的失落,源于收入的分配机制不平衡。要想复兴工科,政府和企业就要合力出台一些措施,改善工科生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工科生提供更好的未来,弥补行业间的差距。同时,传统的工科形象也需要改变,随着科技发展,工科正向高科技、深加工等方向发展,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还需提高。在教育体系中,也需较早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耐心和钻研精神,为工科发展提供更多的后备生源。

工科的失落称不上是教育的痛,而只是市场的指向,它未必是一种错误,却一定是一种行业变革的呼唤。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