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意味着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的大学生活又溜走了一些;意味着宿舍的姐妹,班里的同学,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意味着该收拾行李,回家咯。抱着我的“儿子”小乌龟,背着我的“朋友”尤克里里,坐着小中巴528,欢乐地滚回家。
选择之路——长兴路至金花路
二环,西安重要的地理分割线。学校刚好在二环边上,这一站叫长兴路,小中巴上二环后向北,来到互助路立交。作为一个资深路盲,本人十分佩服能在抽象的立交桥上挑出正确出路的司机们。文学作品中,人们面临重大选择时,总会说:“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着。”在我看来,十字路口的四条路好歹长得不一样,可以根据每条路上的标志建筑物判断。最难分辨的应该是十字立交,哦,准确的说是雾霾中的十字立交,每个出口都一样,名字也一样,叫迷茫路。这种情景,就像当年选学校的我。
我坚决要去认识同学多的学校,爸爸坚持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先不提我同学去的学校是否优秀,也不提爸爸的鬼排名的可信度,诡异的是,小学,初中,高中三次上立交,我们指的都是不同方向。僵持三天,各种冷战热战,最后诡异的达到了一致。更诡异的是到了选大学的时候,没有一点分歧,直接按老规矩。这个诡异的老规矩是:哪个离家近选哪个。
家是线段的一个端点,人生的选择立交桥上,无论出路的端点在哪,永远保证距离最短。
游玩之路——康复路至西闸口
下了立交之后,一路向西走,小中巴经过的第一站叫康复路。这是一个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我小学时的乐土。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他们靠摆地摊为生,而康复路就是每次进货的地方。进货这种能出门疯玩的机会,哦不,是帮忙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了。长长的商业街,路边的小吃店,热闹的叫卖声,对当时的我多有吸引力啊。奇怪的是,我不论再怎么喜欢,出门超过三个小时就会烦躁,疲惫。
第二站是西安火车站。去年暑假,用打工的钱去了一直想去的上海,一个人,一个双肩包,一张银行卡,这可是传说中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第一天,在上海书城一边看免费书一边吹了一天的免费空调;第二天,穿越大街小巷吃遍特产小吃;第三天,坐在外滩边上,想家。一百加星级的酒店比不上我又小又乱的床,享誉中外的名小吃比不上妈妈糟糕的厨艺,人山人海的观光景点比不上院子后面的小土堆。
家是风筝的线辘,我无论飞多远,它永远牵着我,我永远挂着它。
回家之路——北关至纸箱厂
呐,下车后,从这个脏乱差的小巷子向里走到头,这个经过风吹雨打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的,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属楼了。你背后那根铁丝上搭着的是我的被子。闻到了吗?我妈妈好像又把茄子炒糊了!
天哪,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