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读研,一直飘在上海,每年寒暑假回家成为最快乐的日子,可以无所顾忌,可以大吃大喝,可以忘却烦恼,可以随心所欲。在家,有太多的“可以”,而在外面,却只能“必须”。
读高中的时候,每次写作文的开头总是“生命是一段旅程,而我们走在路上”,不厌其烦。很多时候都在想,作为一个肩负着父母的期待、朋友的祝福、老师的关心的走在路上的人,应当珍惜这段经历,珍惜易逝韶华,珍惜梦想追求,然而,却又总在自己的得过且过之中让生活变得平淡无奇,让路程遍布荆棘。很多时候在懊恼,很多时候在后悔,却很少静下心来学习,很少知晓前路何在,日复一日,终于不再去追求不再去深思。
于是,回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远离了所有学业上人际上的压力,回到一个爸爸疼妈妈爱的地方,回到属于自己的小窝,看小说看到三四点,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不想论文有没有写完,不想明年工作是否好找,就这样先享受吧,就跟父母一起,幸福快乐的小日子,过的不亦乐乎。其实自己也明白,这只是一种逃避,对于已知的未知的压力,对于将要走向社会的迷茫,对于写不完却摆脱不了的期末作业,只是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能够让自己有那么些日子,不再焦虑,不再忧愁,甚好,甚好!
所以每个滞留在学校的日子,都变成了对于回家的美好未来的期待。前两天早上睡到十一点,做梦梦到得了绝症,却因为回家后的好吃好喝的生活开始期待自己的病症只是误诊。等梦醒时分,才发现原来能够让自己对于生活依依不舍的,便是家人的温暖和美食的诱惑。于是也幡然醒悟,要好好享受生活,好好珍惜每个假期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家不仅仅是个归宿,更是依赖。正是因为有了家人在后面撑着,自己才能不断走不断前进;正是因为有了回家的期待,才能够在此刻反省自己是否有颜面面对山东父老;正是因为有家乡的骄傲和自豪,才能够霸气的承担起豪爽的山东人的感叹。在上海已经生活了四年半,却一直非常清楚自己未来的归宿,不是他乡崛起,而是叶落归根。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熟悉的故土,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奋斗的意义。或许这也只是自己为不敢在大都市里闯荡自己的一片天地所找的借口,只是,人生数十载,何不顺心而活,潇洒自在?
已近春节,还未归家,内心因为充满期待而感到快乐。相信在经过十三个小时的火车上的拥挤的煎熬,踏出济南火车站呼吸着北方气息的那一刻,自己肯定会在心里呐喊:姐回来了!如此幸福的瞬间,如此幸福的接下来的日日夜夜,现在坐在寒冷的寝室想来,怎能不泪流满面。
陶渊明先生说,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啊,再不回家,父母准备好的零食怎么吃完;再不回家,姥姥的红包有一个还没有归宿;再不回家,山东的雪景缺少一个忠实的观众。索性暂时忘却学业上的重重压力,忘却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忘却在这个城市里曾遭遇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回家,回家,回去那个让自己的心最温暖的地方!
不如归去!只想归去!
作者:齐凯悦 华东政法大学 返回专题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