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初入社会的回家之痒

2014年01月23日09:5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难得一个暑假没有在家里度过。七月到九月,整整三个月在北京实习。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探亲回老家,在北京曾短暂逗留过一天,印象其实寥寥。因而对于北京,我的直观感觉无非是电视新闻里的那几个关键词,好坏参半。

到北京的第一天,当我终于从人群中开出一条路嗅到夜色中空气的干燥气息时,我很应景地咳嗽了两声,极力想证明那一口空气里,水分很少,大概还混合了很多的PM2.5,但我觉得这样还远远不够。于是在我好不容易和来接我的同学碰头之后,我再次强调北京的空气果真让人如鲠在喉。她也附和地点点头,我感到很欣慰。然后我俩去坐地铁。这是我第一次坐地铁。同学一点点地告诉我要如何完成整个流程,我脸上却含着忧愁。因为我笃定,北京的地铁每天都在上演春运。结果那晚没有遇上想象中的千军万马,我自得其乐地坐在座位上和同学言笑晏晏。

接着就是实习入职。同时我还在努力适应这个城市的生活。我一直记得第一天到北京的那个夜晚我许下的誓言,要让离家的每一天都充满哀伤的味道。我兢兢业业地践行着,甚至都被自己感动。我从北京的空气吐槽到北京的食物,对北京的感情从不适应到同情这里的受苦人民。当我很偶尔一个人在出租房楼下散步的时候,在北方特有的夏日干冽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氛围,或者说一种独属悲剧的美丽,好像我在这里所受的苦都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补偿。我把在北京的一切都归于受苦,更确切地说,是精神上的折磨。我决心誓死不投降,对这里的嗤之以鼻是我抗争的小红旗,自怜自艾是我对自己的壮烈情怀的肯定。

回家是我这三个月最大的一个愿望。就像是一个蚊子包,涂了花露水,红肿也渐渐褪去,但时不时还来痒我一下。有时候看电影看小说,看到那些离家在外的年轻人理想付之一炬的情节我就双眼发亮发狠。我内心再赞同不过,然后开始陷入哀伤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在大城市打拼,过着蚁族的生活,薪水微薄,梦想难圆。越想越难过,索性玩玩手机,享受北京的30M宽带,干掉不少零食。临了,我叹叹气,哎,心好痛,睡觉吧。

后来就真的如了愿,实习期结束要回家了。我感到异常兴奋,顺带着忽略了一些些的不舍和遗憾。同学六人的同住生活的欢快与闹腾,实习的成就与骄傲都在回家的喜悦面前似乎重力不够。回家之后,我和几个老友聊天叙旧,我语气沉痛,就差捶胸顿足,这就是北漂,可可怕了。她们也点点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感到一阵恶寒。

前一阵,看了《等风来》。我又一次感同身受。忍不住和朋友吐槽,这么作,这是病啊,得治,不能放弃治疗。

湖南大学 石冰心  回专题首页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