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线教平:不可轻视“学霸学渣”的“标签效应”

线教平

2014年01月13日15:4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在我国不少中小学校,一组依据成绩划分的“阶层标签”悄然登场并从“学霸、学民、学渣”的三足鼎立之势发展成“十项诠释”的等级体系——“学魔、学霸、学神、学痞、学民、学弱、学渣、学残、学沫、学水”。此番架势无不渗透着无厘头的黑色幽默,成为学生间自嘲的新内容。

但倘若借此“神器”让周边同学“对号入座”,人为地在班里发动“三六九等”的细分工作,那就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了。其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学霸学渣”现象引发的“贴标签效应”潜移默化中会成为学生平等、团结、友爱相处之道的“杀手锏”。

单以名列“榜眼”之位的“学霸”为例,并非所有学业佼佼者都会因此心花怒放。从词源上考究,最早的学霸并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完全的贬义,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中曾出现过这个词语:“其时属下有个学霸廪生,姓张名寅。”可见,在古代,那些仗势欺人、刁泼无赖的生员,被人们称为学霸。而发展到现在,学霸已然是一个中性词,甚至略带褒扬意味的词语了,它指的是“那些学习刻苦、多才多艺、成绩非凡的‘高智商’人物”。

乍听之下,如获“学霸”称号定是神气十足、众人艳羡。暂不论自封“学霸”内有的自嘲或激励之意,别人封你“学霸”就一定是好事吗?不久前,某媒体一项“你想不想变身‘学霸’”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成的人并不乐意当学霸,五花八门的原因中又属“心理压力大”、“影响同学关系”和“并不一定适应未来发展”比率颇高。可见,由此带来的心理包袱让部分人宁愿只做一名稳中求进的普通人,而不想每天在别人“霸”的字眼与眼神中拼命维持形象,成为“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学业上颇有景色的优秀生尚且有这样的感受,更何况某些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了。纵观“十项诠释”等级体系里的“学弱”、“学渣”、“学残”和“学水”,其“弱”、“渣”、“残”、“水”的字眼本身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攻击力与伤害性。古人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间应互相尊重,这些词可作为课余、室外放松式的一种调侃,但用此像外号一样传播开来并让同学“对号入座”,定是一种不友好的表达了,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稚嫩的心灵。

上述现象究其根源可归结为心理学中的“贴标签效应”。它是一种给别人贴上某种“标签”,从而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说法。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效应,细致说来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很容易使孩子自觉不自觉间趋同于划定的类别,限制了心理自然地成长过程。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在跟同学朝夕相处间反复被说成“学渣”、“学弱”、“学残”,长久以往难道他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交往的热情和进步的动力吗?

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为目标,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性应远远大于“成才”,而“成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尊重和善待周围的人。返归现实,人们似乎历来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却很少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其实,学生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应给予充分地重视。因此,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式的自嘲或是调侃,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把它当作一份别致的礼物,带给自己或他人的是快乐,而不是难过……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