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线教平:“季羡林也不爱考试”的本意是什么?

线教平

2014年01月13日15:4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一篇名为《“考他娘的什么东西”,大师季羡林也曾烦透了大学考试》的文章,被媒体报道并转载:“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对这篇年轻时的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日记所记录的对考试的态度,网民纷纷示赞同。

在这个学霸、学神、学弱、学渣等各种标签横行天下的期末考试来临之际,网民们的态度也不足为怪。许多人认为:你看,连大师季羡林都这么讨厌考试,说明考试制度一点都不好,最好取消算了。可是,季羡林的本意是这样的吗?

经查,这段文字出字《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21到23岁在清华园生活学习的“青春记录”。日记出版时,编辑曾提出“做适当删减”,季羡林的意见则是“一字不改”。并在后记中写道:“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大师敢于向大众展示真实的自己,这种果敢、朴素、诚实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媒体在报道或转载的时候,显然对“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这一内容过于夸大其词,而忽略了大师展露自己真性情的“本意”,事实上,尽管在考试制度或考试方式不尽完善的前提下,季羡林依然还是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数次“考试”,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还成为了令人敬仰的大师。

可见,真正的问题不在日记而在媒体。实际上,正是媒体片面地对大师的日记内容断章取义和狭隘、偏激的解读,才是造成不良舆论导向的罪魁祸首,而这正是当下众多媒介的毛病并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作为媒体,本应弘扬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为了单纯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而哗众取宠,本应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和良知道义而非置对教育和学校风气造成不良后果于不顾。

当然,当下我们的教育以及考试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至少,这种制度在当今还是相对公平、相对科学的一种选拔和评价方法,一棒子打死固然容易,但能否找到更好的替代之方呢?如果只是一味地“破”而没有“立”,甚至只制造“敌意”,既不利于现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进,也无助于当事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教育大环境。

任何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试制度也不例外。当下,最要紧的是要用理性、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进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偏激、不理性的吐槽。而在现有教育、考试制度的稳步改进上,需要媒体、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合心合力。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