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新型学科体系提高农科院创新效率

2014年01月09日07:58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型学科体系提高农科院创新效率

  本报北京1月8日电(记者胡其峰)科研方向随竞争性、短期性科技项目摇摆,“小课题组”遍地,是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的“通病”。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这支农业科研的“国家队”自2013年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来,面向国家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顶层设计三级学科体系,组建8大学科集群、130多个学科领域、300多个研究方向,从学科体系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分散重复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全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学科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基础工程。在2013年启动的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基本思路,按照“优”“特”“精”的要求,对全院的学科领域及其重点研究方向,进行战略性重组。目前,已确立包括作物、园艺、畜牧、兽医、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与机械、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信息与经济8大学科集群,130多个学科领域和300多个研究方向在内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构建了项目、人才、平台、资金、制度等资源向学科集聚的新机制。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介绍,新的学科建设体系以“研究方向”为基本单元,针对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明确了每个重点研究方向未来5—10年的研究选题、创新目标和考核指标,进行稳定支持、持续攻关,彻底改变了原先科研活动和研究方向随竞争性、短期性科研项目摇摆的被动局面;根据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还增设了作物功能基因学、生物信息学、农业纳米科学等新兴、横断、综合性学科。

  如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全院32个科研院所,涉及的300个研究方向基本不重复,每一个“研究方向”组建一到两个科研团队,坚持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公开招聘每个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等岗位人选,彻底改变了“小课题组”“夫妻店”遍地等小散乱现象。

  新型的学科体系,让基层科研院所初步尝到了“甜头”。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生存发展,一直是院里的“头疼事”。戴小枫所长介绍说,实施创新工程后,所里组建了粮油加工、肉品加工、加工有害生物防控等8个创新团队,探索建立了“服务产业、科研创新、成果培育、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范式。一年来,加工所让人“刮目相看”:各项科研产出数量实现翻番,质量大幅提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院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为培育具备冲击国家奖实力的重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认为,新型学科体系建设,将全面带动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构建稳定支持、高效协同的新型创新体系,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能。他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培强一批优势学科,培优一批传统与特色学科,培植一批新兴学科,实现“学科最全、国际一流”和“顶天立地、跨越发展”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目标。

(责编:欧兴荣、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