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者们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极大觉醒,表现在
A.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D.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
答案:D
考察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题目问的五四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民族民主思想就已经开始传播,所以A不正确。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但不是反帝反封斗争的开始,在这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所以B不正确。中国近代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传播民主思想,进行了思想的启蒙,所以C不正确。在五四运动过程中,学生、工人、商人都投入到之中,所以D正确。
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
B.确定近期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
答案:A
考察知识点:中共一大
解析: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共党纲,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我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之前近代革命的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A正确。一大纲领中没有提出统一中国,所以B不正确。C是三大政策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所以C不正确。国共合作的方正是在中共三大上确定的,所以D不正确。
3、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 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答案:B
考察知识点:北伐
解析:题目中给出时间1926年,这年北伐开始。工农革命指的是1927以后由中共领导的革命,所以A不正确。B选项符合这个时间,所以B正确。
4、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刺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 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时间是1927年,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都是发生在1927年,所以①、②正确。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纠正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所以③不正确。号召抗日至少要在1931年918事变以后,所以④不正确。
5、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
|
著作 |
内容 |
A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 |
B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C |
《新民主主义论》 |
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
D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毛泽东思想成熟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时间实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以作品出现的时间应该是符合1937至194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在192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31年,《新民主主义论》是在1940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1949年,所以选C。
6、“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
A.《双十协定》 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答案:B
考察知识点:抗战后中共争取民主的斗争
解析:题目中给了时间是1946年,所以这个决议一定是在1946年。《双十协定》是在1945年,《政治协商会决议》是在1946年,《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1月国民党提出要与共产党求和,《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所以本题选B。
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B
考察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1949年3月,在这个时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所以B正确。战略决战阶段指的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题目中的时间是1949年3月,所以战略决战阶段已经结束,所以A不正确。1949年4月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所以C不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9月召开所以D不正确。
8、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从地图上看,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甘宁根据地另一个是延安,陕甘宁根据地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在抗日战争后及解放战争前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都是在延安,直到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阶段才进行转移。所以选C。国民革命期间中共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所以A不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时期中共的根据地主要集中中国南方,所以B不正确。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的中央机关已经从延安转移,所以D不正确。
9、下列各项对新中国建立时形势叙述准确的是
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
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察知识点:新中国建立
解析: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朝鲜战争在1950年爆发,所以时间不符,所以④不正确,所以A正确。
10、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新中国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考察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从材料中发现三个个信息,一是这个政策是在农业方面,一是要把农民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一是通过这一政策为工业提供原料,答案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四个选项都是农业方面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民的生产依然是分散的小农经济,所以A不正确。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之一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同时三大改造都是为工业化服务,所以B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把分散的农业集中,但是人民公社化实施的目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不符合为工业化提供原料的要求,所以C不正确。“大跃进”运动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农业浮夸风虚报农作物产量,不符合材料中的三个要求,所以D不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