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插班生”最难熬的90天 祥和背后的真相--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职场“插班生”最难熬的90天 祥和背后的真相

2013年01月22日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对跳槽到新环境的“插班生”来说,入职后的最初90天是最重要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之后,大家都会了解你有什么价值,而且认可这样的价值,然后你会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时你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资源空间,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机会。

  一团祥和背后的真相

  李晓到新公司快两个星期了,很多员工才知道,这个总是面带微笑的温和女子,原来就是新来的公司副总。“啥都不熟悉,业务、管理、人头等等,必须低调啊。”李晓回想初到公司的情景:不摆领导架子,对谁都很客气,开会基本上不发表意见,“嗯不错,可以,没问题”。

  来这家旅游网站之前,李晓有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名牌高校的新闻中心主任。学校和旅游网站合作搞活动,网站老总对李晓的工作能力颇为赏识,三番五次地邀请。高薪高职,还有趁年轻奋斗一把的好胜心,李晓终于点头了。

  老总钦点,又是身居高位的副总,底下的人自然毕恭毕敬。但李晓深知职场上一团祥和背后的真相。入职的欢迎宴上,公司的销售经理就借着几分酒意大表“钦佩之情”:“李总是高级知识分子,居然屈尊来我们这里,说明我们公司大有前途啊。李晓当然听得出那股酸意。这位业绩傲人的销售经理,一度是公司副总的候选。她这个“空降兵”突如其来,还是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圈外人,各种议论妒忌不服气都在意料之中。

  李晓依旧不动声色。但不出一个月,从销售经理到前台接待,李晓已经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而其中多半都还没跟她打过交道。“上班了解公司情况,借一切机会熟悉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下班补习各种专业知识,财务的,管理的。当时还给自己定了个小规矩,每天至少认识5名同事。总之就是尽快地融入公司。”

  当然,身为高层,融入还远远不够。职场是个拼业绩的地方,销售这样的专业人员可以用数据说话,但李晓不行。她知道自己必须表现出某方面的优势,“否则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能把你‘踩死’”。

  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司要举办一个大型活动,想请区里的领导来参加。当时正好政府班子人事调整,新上任的领导迟迟未给回音,公关部的人急得上火。李晓在会上说,这事儿我来负责搞定吧。

  结果新领导不仅来了,还全程参加了活动,而且来了就指着李晓对公司老总说:厉害啊,把我们李晓都挖来了。员工们私下一打听,原来新领导曾是李晓之前供职高校的团委书记,还是她的老领导,李晓的人脉不简单呢。

  “仅仅一次表现是不够的,必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再次出击,才能证明你的实力。”李晓很快抓住了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公司招聘新员工,李晓给相熟的几大高校相关负责人打了一圈电话,各校推荐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过来,人事部门大喜。母校举办高端论坛,李晓在第一时间迅速联络,顺利为公司的旅行社揽下接待任务。

  原来李总不是“只会写写文章,搞搞活动的”。各种议论逐渐烟消云散,这时李晓也开始在公司很多决策决议上发表意见了。

  有员工违反公司规定将被处罚,李晓查阅公司规章制度时发现,针对同一现象,竟有不同的处罚规定,金额相差好几倍。李晓立刻主张重新梳理规章制度,获得上下一致赞同。有项目组获得表彰,按原先规定组员平分奖金,李晓建议打破大锅饭制度,能者多劳多得,也获得多数赞成。

  几次漂亮的“亮相”后,李晓在公司成功树立威信,但她并没有因此放松。尽管工作越发忙碌,但李晓仍抽出时间报读了EMBA课程。

  “新的职位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光靠吃老本可不行。”李晓希望能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更丰富的资源并提高管理水平。“专业不懂不要紧,找到合适的人去做就好了。人和制度才是根本。”

  从零开始

  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马克也算是知名大学出身,可惜运气不好,毕业时赶上就业市场的“小年”。读化学的马克高不成低不就的,折腾到最后居然去了家外资大型超市工作。

  超市倒是将这些大学生们当储备干部培养的。但培养就得从基层做起。马克被派去门市实习:收银、理货、促销。有一天,他叫卖蔬菜时遇见大学时的女同学,恨不得当场找个洞钻下去。

  “那时就决定要跳槽了。”马克上求职网站,跑招聘会,请亲友介绍。正巧有个师姐在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做HR,公司生产线刚投产,正是用人之际。师姐有心要帮马克,狠狠将其包装了一下,居然说服老板,给“勤奋努力的年轻人”一个机会。

  “专业和工作经历都不重要,你就从零开始学吧,多下苦功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师姐给马克打气。马克也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就是铁杵也要磨成针。”

  满腔的雄心壮志,没想到刚兴冲冲地迈进新公司大门,马克就傻眼了。他完全没料到,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居然是语言。这家合资公司的关键技术管理岗位都是外国专家,平时的语言环境是英语,马克的大部分同事早在生产线建成之前就经过了半年以上的语言及专业培训。“插班生”马克本来英语就不咋地,到了专业环境更是一筹莫展。

  每天早中晚三会,加上不定时的技术讨论会、周会、厂方会议,马克仿佛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琢磨别人说些什么。各种专业词汇听得一头雾水,但是听不懂怎么工作?马克生怕被炒鱿鱼,只能厚着脸皮见缝插针地找同事询问,做笔记,像学生般认真刻苦。“也是因为找工作不容易。上一个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现在这个公司薪酬不错,发展空间也较大,所以格外珍惜。”

  “不停地学,不停地背。”马克回忆刚进公司的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回了家,耳边似乎还是嗡嗡的英语声。他一吃完饭马上扎进专业书里,听说读写背,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一两点。连偶尔的放松休息,也是闭着眼睛听美剧。

  如此这般折腾了三四个月,语言关基本过了。公司让马克跟着主管工程师肖明学习。“肖主管可是老板眼中的红人,技术水平在公司里算得上数一数二 。”师姐说马克运气好,进了公司,又跟了名师。

  然而,名师不是那么容易跟的。肖主管很自负,对下属的要求也高。白纸一张的马克显然不招他待见,经常问个问题就被呵斥“这都不懂”。

  “那也没办法,自己能力确实差,就只能跟着师傅多学。”马克每天像跟屁虫一样跟着肖主管,边看边学,遇到问题就一遍又一遍地找机会去问。“还得想法子讨师傅欢心。师傅喜欢体育,有一阵子我每天上班途中就买好当天的体育报纸,一早放到师傅桌上。”

  也不是没有暗生怨气的时候。肖主管出名的严苛,安排任务不光要看结果,还追求过程。但具体过程该怎么做,你得自己考虑。做完之后向他汇报时,他才毫不留情地用训斥的语气指出你的各种不足和问题。“还一定拿来和他自己当年比较,比如‘当年我还是新人时,很容易就搞定的,哪像你这样,凡事不懂得考虑周全,不懂得触类旁通’等等。”

  有阵子马克几乎隔三差五就被呵斥,以至于一听到肖主管安排任务,他心里就发虚。“想着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一顿骂,中午吃饭的心情都没了。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想,至于对新人这么严厉吗,不就是比我早工作了几年吗!”但是心平气和之后,冷静思考肖主管的批评和指点,马克不得不佩服他确实高人一等。所以再次被骂时,还得毕恭毕敬地听着。

  肖主管见马克谦逊好学又肯吃苦,对他的态度有所改观,觉得是个可塑之才。后来,只要是马克问,他就详细解答,不仅比以前耐心,还格外多加指点。

  一年之后,马克转正成为工程师,并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回过头来看,真心感谢师傅的严厉,没有他这般打磨,也培养不出我现在的工作习惯。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虽然铁杵还没磨成针,但只要坚持,总能看到成效。”(林蔚)

(责任编辑:郝孟佳、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