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國考16年:行測怎樣蛻變?

2014年11月30日12:47        手機看新聞

2014年11月30日上午,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落下帷幕,本次國考行測最大的變化是實現了分卷考試。

1993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公務員制度,1994年公務員考試開始在全國推行。這一年,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作為公務員考試的必考學科,開始在全國推行。縱觀近15年公務員考試,以2002年和2006年為時間節點,把歷史分成了三段:1994年-2002年處於“試水”期,行測一套試卷,題型題量也不穩定。2002年-2006年,行測分兩套試卷,2007年-2014年行測又合並為一套試卷,2015國考行測再次恢復兩套試卷。

中公教育專家發現,2015年,國考行測兩類試卷的主要不同在於今年地市總題量為130道,較省級以上少5道,主要是數量關系少了5道,其他題型題量均一致,只是題序選項順序稍有不同而已。中公教育此前為考生進行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分類輔導的方向與此次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從2015國考行測科目的題型和題量能看出,命題組也在試圖通過各種改變,讓行測考試找到一種最理想狀態,以真正測查出報考者從事公務員這個職業所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

下文中公教育專家將以具體題型為依托,細數2000-2014年15年來行測變化情況,以饗讀者。

第一部分 數量關系

數字推理:數字推理基本上每次都是考查5道題,具體題型上以古典型數字推理為主。其中2004年沒考,2005年考了10道題,2008年出現了一道新題型的題目。2010年至今一直都沒有對數字推理進行考查,雖然考試大綱每年都有數推這種題型的介紹。

數學運算:中公教育發現,數學運算一直都是國考重點考查題型,題量基本穩定在15道,其中2000、2001、2002A、2003A、2003B、2010年均考查了10道題。計算題一直都是國考的必考題型,其中,利潤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幾何問題屬於常考題型﹔2004年第一次加入了容斥問題和排列組合問題的考點后,這兩個問題也成為了國考非常重要的考點﹔2006年開始不再考查給出一個長算式計算結果這類題型,在此之前這種題型一直是國考的重點題型﹔從2011年開始,國考行測題型趨向於穩定,主要體現在題干變長,條件變復雜,但是絕大部分題目都有簡便的解法,所以掌握好整除、特值、比例和不定方程等技巧顯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從行測考試誕生的那一天起,言語理解與表達就成為這一科目穩定而重要的一種題型,在行測考試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於變化較大,下文中公教育專家以時間為軸,梳理2000-2014十五年間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真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透析這一題型的命題規律。

一、知識考查階段(2000-2001年)

這一階段的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各佔50%,申論考試還沒有出現。命題思想主要是考查知識積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考查的題型比較單一,2000年與2001年都是考查20個片段閱讀,材料比較短,多為復句,提問方式也較為單一,基本上就分為兩類,一類是觀點題,一類是詞語理解題。題目較為簡單,基本上就是考查中學語文的材料理解題目。

二、分卷求變階段(2002-2006年)

經歷最初考查知識積累的階段,公務員考試開始思考新的命題方向。200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取消了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分為A、B兩類,A類增加了一個新的考試科目,就是現在大家感覺“較難對付”的申論。根據不同的職位,行測分兩張試卷考查的考試形式一直持續到2006年。在這一階段,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2002年A、B兩套試卷均考查6篇文章閱讀,每篇文章5個小題,共考查30個題目,兩套試卷言語部分沒有任何重題,A類主觀題目比B類多些,B類題型更為細節化。在文章閱讀的小題型中,選詞填空題目首先出現,A、B卷沒有任何重題。2003年言語題型又做了調整,A、B兩張試卷題型不完全相同,A、B兩類都出現了3篇文章閱讀,但A類出現了3個語句銜接題目,而在B類試卷中選詞填空作為一種獨立題型,率先出現。但這時的選詞填空,更側重於詞語辨析,而且四個選項之間會設置重詞,相對來說需要辨析的詞匯量並不大。A、B卷題目重復率為17%。

2004-2006年,言語理解又重回了片段閱讀時代,每年考試都會有新題型出現,比如2004年, B類試卷言出現了編題型題目,2006年B類開始出現道理啟示類題目。這三年,兩套試卷的重復率逐年遞增,到了2006年,重復率達到了44%。這樣高的重復率也為行測在次年的合卷打下了基礎。

三、穩定規范階段(2007-2009年)

經歷了合卷到分卷,到了2007年,國考行測又開始統一為全國一張卷。總結了過去那些年的命題經驗,公務員行測命題開始走向規范。這三年行測的總題量穩定為140道,而且考查的幾大板塊也非常穩定。在這樣的命題背景下,言語理解的考查也非常穩定與規范,首先從題量上說,三年考查均為40題,從題型上說選詞填空題與片段閱讀題各佔半壁江山。這一階段片段閱讀題目的材料逐漸加長,題型也豐富起來了,接下來敘述、標題、排序題都開始活躍,選詞填空題考查的詞匯量也逐年增大,四個選項之間基本上不會設置重詞了。而且從考查側重點來說,逐漸側重於考查語境。

四,全面考查能力階段(2010-2014年)

到了2010年,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開始全面考查能力。具體到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從2010年開始,選詞填空部分逐漸弱化詞語辨析,而重在分析上下文,即語境的作用突出了。片段閱讀材料進一步加長,重點考查主觀題,提問方式多樣化,考查的角度也更為靈活。排序題重出江湖,考查了兩道。延續這一考查趨勢到2011年,國考大綱明確提出考查三種題型,分別為邏輯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自此,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型也終於有了確定的名稱,言語理解與表達也全面進入了考查能力階段。概況的說,就是言語和其他題型一樣,也考查學員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之為綜合分析能力。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片段閱讀都需要宏觀分析,理性做題,靠語感做題的時代已經漸行將遠。

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縱觀2000年至2015年國考15年判斷推理考情,總體上考查難度逐漸遞增,考查題型趨於穩定。從考查的題目數量看,基本穩定在35-45個之間,從考查的題型看,主要以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為主,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出現過事件排序,2000年還曾將常識判斷作為判斷推理的一種題型考查,2002年B卷中出現10個機械推理的題目,主要考查基本的物理知識。

邏輯判斷:作為判斷推理中最穩定的考查題型,在2000至2006年被稱為演繹推理,從2007年起改為邏輯判斷,除03至06年考查15題之外,其余每年均為10題。從考點變化看,06年以前主要以必然性推理,尤其是朴素邏輯為主,可能性推理的考查比重較小,主要集中在結論型和解釋型題目中。06年起,逐漸加大可能性推理的考查比重,尤其是削弱和加強的題目,考查難度逐年增加。但假言命題推理、朴素邏輯真假話問題、元素對應問題仍是多年來邏輯判斷考查的重點題型。從出題的選材看,生態環境,農業發展,經濟貿易,高危疾病,生物科技,教育問題都曾作為高頻材料出現在考題中。

定義判斷:從2002年起出現在國考中,每年穩定考查10個。03至05年以法律和行政管理類概念為主,題干較短,定義較簡單,大多依靠生活常識即可解決,如健康、隱私權、重婚等。2005年首次出現多定義判斷,出題領域逐漸開始豐富化,如文學領域,考查復句、絕對反義詞等,哲學考查主觀唯心主義,心理學考查自我實現諾言。06年更是出現了多個經濟學領域定義,題干逐漸加長,難度增加。特別是09年以后,定義判斷已經不能僅僅依靠常識解決,需要相應的解題技巧。

圖形推理:也是判斷推理中穩定考查的題型之一,除2007、2008、2009三年考查5題外,其余均考查10題。15年中,圖形推理變化多樣,不斷出現新題型和新考點。2000年到2002年,主要題型為類比型,以旋轉、平移、疊加和線條數的考查為主。2003年首次出現6個順推型題目,新增圖群、一筆畫、重心等知識點。2004、2005年出現了平面立體圖形的轉換,以多面體的考查為主,難度較大。同時,嵌套圖形,對稱的知識點也已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唯有2004年的圖形推理中,出現了一類以考查視覺推理為重點的題目。2006年出現了九宮格,2011年出現了分類分組型,這幾種題型也成為近幾年常考題型。2010年以后,尤其是在對立體圖形的考查上,每年都有新增考點,如2010年的三視圖,2013年的剖面圖,2014年的立體圖形組合等。總體看,圖形推理穩中有變。

類比推理:從2006年起在國考中考查,除2010年和2012年考查5題,其余每年均為10題。從題型上看,2008年起出現了三項式和括號式,並成為之后穩定的考查題型。考點上看,詞義關系、種屬關系、功能關系、加工關系一直是考試的重點。考查難度年增大,側重於對經驗常識的考查。

事件排序:是判斷推理中最為簡單的一種題型,在2000年、2001年和2005年考出現過,題量分別為15、15和10。側重對流程順序和因果順序的考查,題材多與生活聯系緊密,對生活常識要求較高。

第四部分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一直都是國考的必考題型,題量非常穩定,其中2002年和2011年考了15道題,2010年考了25道題,其余歷年題量均穩定為20道題。中公教育專家發現,從題型來看,分為圖形、表格、文字和綜合性資料,從2008年開始較少出現純文字型的材料,而是被圖和文字或表和文字這類綜合性資料所取代。每篇資料分析下邊的5道小題從2006年開始趨向穩定,前四道題為計算、排序或比較大小題,第五道題為綜合判斷題。知識點以增長、比重為主,倍數、年均增長、平均量等問題也有所考查。從材料內容來看,與經濟和生產有關的材料最多。

第五部分 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行測考試必考題型之一,從安排來看,常識判斷曾經作為判斷推理的一種題型考查過,但從2001年開始,獨立成為一種題型。從考點來看,從2008年前以考查法律、經濟、時政為主轉變為以測查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也就要求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的全面了解、綜合管理等。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林露、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