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英國大學新生報到的季節。別看印象裡西方家庭似乎更注意鍛煉子女的獨立自主,但我看愛子心切是全世界不變的道理,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坎特伯雷這個小城市的各個街巷隨時可見父母帶著稚氣未脫的子女熟悉當地情況。他們或是專程送子女上大學,或是在第一個周末趕來探望,但少不了帶子女試吃各種餐館,逛街購物,觀光景點。各種獨立藝人抓住時機用拿手技藝吸引看客,街頭巷尾歡快喧鬧的演奏不絕於耳,美食與手工藝小販也把攤位布置得格外琳琅誘人拼搶生意。不知道十七八歲的學生們初次踏上大學之旅是什麼感覺,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覺得因為熱情慷慨的老爸老媽們的駕臨,似乎聖誕節都提前到來啦!
新生季期間,家長比學生還忙活似乎是英國的一種普遍現象,不然最近“是否應該親自送孩子上大學報道”這件事就不會成為BBC廣播裡的熱門話題。鑒於近年來從擇校到上大學這件事在英國越來越從“個人選擇”變成為全家參與的“集體項目”,自然社會上也就逐漸有聲音開始提醒這些“溺愛”對大學生的影響。
比如前一陣廣播裡就採訪到一位呼吁家長“放手”的女活動家,她也是一位母親,不過她的女兒上大學她隻送到家門口,連去火車站也要女兒自己想辦法解決。讓我驚訝的是,她特意提出反對家長因擔心子女伙食不好,而定期去學校“探班”甚至變相陪讀的行為(看來這是父母的“通病”呀)!她的理由也有趣,其邏輯對我們很多國內的聽眾來說,都會覺得很熟悉:“我們那一代父母從沒有管過我們啊,剛上大學不會做飯,我們不都是吃方便面過來的,而‘餓’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要主動去學做飯了。如果家長老是無償提供小灶,年輕人永遠學不會照料自己的飲食呀!” 聽著這位英國母親在廣播裡高聲力辯“自理能力是要餓出來”的道理,我不由大笑,可見英國也有“虎媽”呀!
英國很多小企業可是很支持這種“虎”派言論,因為父母越放手,商機就越多。有的公司幾年前就推出了“綜合生存包裹”,裡面按照購買等級的不同,分裝了從文具、速食品到針線盒等各種新生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以幫助他們度過獨立生活的第一關。還有的公司已經開始了專門面向大一新生的簡單烹飪培訓。對此商家的解釋似乎也頗有道理:現代生活這麼忙碌,家長本身也未必精通做飯之道,因此與其依賴家裡人,不如倡導大學生將人生獨立課分門別類地“外包”給職業人士,從一開始就能優化高效。看來長大成人這件事現在也比拼起了專業范兒。
(寄自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