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9月19日電(記者仇逸 吳振東 潘旭)19日,《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公布。人們期待,改革能有效改變“一考定終身”,進一步敞開科學評價和選拔的大門﹔全新的“指揮棒”能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推動教育改革朝著有利於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的方向扎實邁進。
不拘一分選人才,多把尺子量學生
上海將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統一高考考試科目改革等。上海市教委主任蘇明表示,改革要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改變用一個分數來評價、錄取學生,讓多種因素在招生中發揮作用。
根據方案,上海所有1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均設合格性考試﹔在6個科目設置等級性考試,學生可選擇3門參加等級考,將“等第”計入高考。市特級校長、全國優秀教師劉京海說:“‘升格’學業水平考試打開了‘多元’的大門,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校、好學生。”
高校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人才培養需要等,從6門等級考科目中提出0至3門的選考科目要求,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南洋模范中學高一新生詹傢杰表示,將選擇跨文理的化學、物理、歷史三門課參加等級考,“這是我的興趣和特長所在。”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郭為祿認為,片面的文科或理科“專才”都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改革將有效改變學生選擇性不夠和過度偏科等問題。
全新“風向標”,深度撬動教學變革
高考是最重要的“風向標”,從怎樣考到怎樣教,招考制度的改革將深入影響教學的方方面面。
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倪閩景表示,方案出台后,上海將發展高中走班制教學,逐步調整優化師資構成。復旦附中校長鄭方賢說:“改革給中學特色辦學提供了空間,不同學校能根據師資力量、辦學特點多元發展。”
一線教師認為,反復操練難題偏題、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將逐漸褪去光環。普陀區高三英語教師俞穎表示:“隨著一年兩考、增加聽說測試等變革,我們將更重視英語這門學科的實用性。”
改革將直接帶來高等教育招生和培養的變化。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表示:綜合素質評價是高中生3年的真實記錄,將促使人才選拔從隻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潑潑的人”。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表示,不同類型的高校對學生有不同選擇,和原來的統一分數排序、計算機投檔相比,新政更能體現招生的“適應性”,提升學生對入讀高校、專業的“匹配度”,有利於后續的人才培養。
穩步推進改革,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上海的改革試點方案,既是國家方案的細化落實,更體現了地方教育發展的現狀和特色,經過一年半時間的醞釀慎重推出。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改革既需要服務於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等多重目標,也要考慮現階段的社會承載力,今天的高考改革仍是逗號,而不是句號。”
“公平公正公開是改革的關鍵和底線。”教育專家、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張民生表示,上海的方案健全了考生誠信、安全管理、信息公開等制度機制,從簡單的分數公平,邁向更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內涵公平。
直面社會關切,上海的改革有針對性地回應“減負”等社會關切。2017年起,上海統一高考科目隻有語、數、外三門,學業水平考各科目均“隨教隨考隨清”。“我們會通過減少統考次數、區別對待學生培養要求、保証高中教學進程完整等多種方式,減輕學生的備考負擔和精神壓力。”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澱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