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時評:別讓孩子內心的恐懼化作魔鬼【2】

2014年08月20日07: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教育時評:別讓孩子內心的恐懼化作魔鬼

  今年8月,陝西西安一名14歲男孩,殺死一歲半的親生妹妹,原因是嫉妒妹妹分走了父母的愛。

  對責任感到恐懼,對失去感到恐懼,對懲罰感到恐懼……恐懼讓這些十三四歲的心靈,殺念驟起。而他們想殺死的不是眼前活生生的一條性命,而是自己的恐懼感。

  有時,甚至連成年人也無法處理這樣的恐懼感。2010年,21歲的藥家鑫因為害怕對車禍負責,害怕被受害人糾纏,舉刀殺人。他的身體有了成年人的模樣,但他的內心世界,依然是充滿恐懼的孩子。

  所有孩子都有第一次打破物品的時刻,當各種突發的情境猛地降臨在他們生命裡,所有的孩子,也都第一次經歷恐懼。

  而成年人要做的,則是教會孩子學會面對恐懼。比如,在他犯錯后教他面對、承擔和處理,為他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突如其來,並把最簡單的求助方式不厭其煩地告訴他聽。當黑夜降臨時,給他擁抱和故事。

  所以,當孩子犯下殘忍的罪行,成年人應當警醒,那並不是所謂“性本惡”,而是不在場的父母,不作為的學校,以及趨利避害的社會流俗,共同犯下的“罪行”。成年人缺席的不僅僅是犯罪現場,更是此前每一個應當及時教育的時刻。

  家庭應當是孩子和恐懼之間的第一個調解人,是一個孩子內心安全感最初的來源,也是教他學會應對這個世界的第一位老師。

  學校則是孩子邁出家門后的首站,如果孩子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現出異常,那麼老師應當及時察覺,並給予輔導。

  但往往,一些孩子被打工在外或不負責任的父母,也被“管不過來”也“沒法去管”的校方忽略了。

  在小概率的“父母失職”和“學校失責”后,應當有相應的社會工作機構,以百分百的概率扛起教育、幫扶和救助的責任,不讓一個孩子陷在教育的漏洞中,不讓一個孩子獨自面對恐懼。

  性格有內向外向,源於天性,但自制力、同情心、道德感、責任心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一定是長久養成的結果。關鍵是,在孩子們成長的歲月裡,我們一刻不能缺席。

  當我們以極大的耐心第99次站在一個孩子身旁,陪他面對恐懼時,很有可能,那即將到來的第100次,就不再需要我們。

上一頁
(責編:郝孟佳、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