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應屆畢業生就業初體驗:交房租時才感覺活不下去【3】

2014年08月12日08:20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應屆畢業生就業初體驗:交房租時才感覺活不下去

  家長態度

  是否資助選擇不一

  學生家長李先生認為剛畢業最重要的是工作狀態而非收入多少,房租壓力太大會影響孩子的工作狀態,“第一年工作,我們隻希望女兒可以找到工作的狀態、站穩腳跟,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和熱情是很重要的,經濟壓力太大了反而工作不好,造成惡性循環,”李先生說,“能自理就很不錯了,等到收入高了再講究更好的生活品質吧。”

  山西的吳女士也同樣選擇了資助剛在北京工作的孩子,除了房租,吳女士每月還給孩子卡上打1500元,“跟她大學時每個月生活費一樣多,”吳女士說,“孩子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沒人照顧,已經很辛苦了,不想讓她再在經濟上吃緊。”對於這樣長期、穩定的資助,吳女士想得很開,“就當是繼續交學費了,讓孩子在社會這個大學再學習一兩年。”

  相比之下,陳友藝的母親洪女士對兒子的要求就嚴得多。陳友藝剛畢業的時候收到了母親8000元的資助,並被告知以后不再接濟,“不會再給兒子錢了,除非有緊急的用錢情況,男孩子就應該多經受磨煉,讓他盡早養活自己。”洪女士說。

  對於父母的資助,曾寧寧感到無奈又不安,“一開始自己真的拿不出那麼多錢,不得已讓媽媽資助了五千元。”曾寧寧說,“以后會想辦法還的。”

  過來人說

  90后孩子起步更艱難

  1988年從大學畢業的李女士現任教於北京某高校,“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也會突然有經濟壓力,”李女士說,“不過因為自食其力了,也能控制開銷,所以總體感覺不是窮而是充滿希望。”李女士告訴記者,當年的單位是有義務為員工解決住宿問題的,所以並不存在房租的開銷,吃飯也在單位食堂,開銷主要在吃穿上。“那時畢業生工作、收入都很穩定,而且遲早都會分配到房子,雖然錢不多,但心裡還是很踏實的。”李女士說。

  對於二十多年后,現在應屆畢業生背負的經濟壓力,李女士認為相比自己的年代,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消費需求,工作也不及自己畢業的年代穩定,壓力也會比70后要大得多。“雖然我們大學畢業時的收入也低,但還是比社會平均收入高不少的。”第一年試用期時李女士月薪80元,第二年轉正后每個月有100元收入,與自己身為科級干部的父親一樣多。“二十幾年前大學生還是社會精英,現在大學教育已經普及很多了。”李女士說。

  專家支招

  學會理財量入為出

  近日,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發布了《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調查數據偏向於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基層大眾職位,報告顯示今年北京應屆畢業生起薪水平為3109元,僅次於上海,位列全國第二。這個收入水平,在京生活並不容易。

  從無憂無慮的校園踏入社會,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年問題專家劉衛兵認為,應屆畢業生感到壓力大、不適應是正常現象,每個人都會經歷從靠父母到靠自己的轉型。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畢業生起薪低,但住房成本較高,許多大學生、尤其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習慣了花錢沒計劃、大手大腳,突然要自己掙錢自己花,必然會感到壓力,但必須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適應過程才能獨立,“脫離父母的呵護,這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劉衛兵說。

  劉衛兵向畢業生們提了兩個建議:“首先要學會理財,最基本的應該做到量入為出,”比如工作第一年租不起一套房子,就兩三個朋友合租,穿不起名牌,一兩百的衣服穿著也不錯,“父母資助也要看情況,不能一味包辦,孩子不小了,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剛畢業收入低,尤其是有的畢業生在戀愛中就更容易入不敷出,劉衛兵提議畢業生們如果合適可以尋找一份兼職,“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畢業生,利用業余時間做設計、開網店,”劉衛兵說,“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收入,生活中也不至於過於節省,光靠省錢或者父母接濟都不是長久的辦法。”(實習記者 李秋韻 記者 王彬)

上一頁
(責編:周舟(實習生)、林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