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新政尚未出爐 輔導機構慫恿學生“門門補課”

2014年08月08日18:20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慫恿學生“門門補課”

  時值全國及上海新的高考方案即將正式出台之際,今年暑假裡,滬上一些校外教育機構大打“高考新政”牌,為高一新生專設了極具搶眼效應的英語等各門學科輔導班,且都表示是“與未來高考接軌”。但專家們則表示,新高考方案變動的只是考試的科目與招考路徑,具體各門學科的學習,還是應當先吃飽、吃好學校課堂教學的“主食”。

  高考新政將出台

  暑假補習年年火,今年又有新動向。今年上半年,草擬中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大致內容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取消一本線,保留本科線,文理不分科。二是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可多次參加,按150分制取最高分,計入高考成績。三是除語數英3科外,其余學科都分等級考和會考,會考分合格與不合格,等級考按滿分60分制,兩者擇其一考試,最多可選6個學科參加等級考,最終選3科等級考成績(滿分180分)計入高考。四是高考考語文、數學2科,各150分,與英語成績和3科成績合並,總分630分。

  過度解讀是噱頭

  雖然上海地方版高考方案尚未出爐,但已有校外教育機構對此做出了“過度”甚至是“異化”的解讀。例如,認為“文理不分科會導致試卷難度上升,對善於文科的學生不利,善於理科的同學擴大了競爭優勢”﹔認為“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語成績不夠好,可以通過優勢學科拉分,改革后英語成績不夠好,甚至可能失去進入名校的資格”。某校外機構在廣告中提示說,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意味著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語水平最好的時候(中考后)把握時機,在高一就盡早考出最好的成績,那麼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拿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對此,上海市川沙中學校長陳忠新說,英語社會化考試肯定會讓校外培訓機構覓得更多的商機,但究竟怎麼考、考什麼、誰組織考試,現在都還是未知數,培訓機構的廣告還是“噱頭”多於實質。

  忠於教材注重能力

  “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需要學校和教學機構共同培養”、“提供高考政策解析,幫助學生填補短板”……盡管校外機構的廣告煞是吸引人,但在陳忠新校長看來,高一新生不應盲目被這些輔導機構的宣傳所迷惑,還是應當忠於教材、忠於課堂學習,注重能力的提高。以外語學科為例,不能以為社會化考試了,就把時間都用在做習題應付書面考試上,而是應當回歸“看得懂、聽得明白、說得清楚”這一英語學習的正道上。

  針對部分校外機構對高考新政有意或無意地“誤讀”,以及家長獲得信息的不對稱,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柯政表示,文理分科背后所依賴的一些基礎,並不會因為取消文理分科就消除,如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學習風格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慫恿學生“門門都要補課”,是把高考改革的經念歪了。 本報記者 王蔚

(責編:歐興榮、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