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時評:“六條紅線”如何化為從教底線

2014年07月21日17:5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時評:“六條紅線”如何化為從教底線

  焦海洋 繪

  編者按

  教育部日前出台了6條禁令,其中嚴禁教師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証券和支付憑証等財物,這體現出了教育主管部門對這類不良行為的“零容忍”態度,在教育界引發熱議。如何正確理解這6條紅線,怎樣落到實處?針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本期話題就此進行探討。

  神聖職業需要高尚道德支撐

  近年來,極個別教師被金錢和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所浸染,置淡泊名利、為人師表等職業道德要求於不顧,師德滑坡,見利忘義,應允家長吃請、收受禮品禮金、參與有償家教等,損害了教師形象,帶壞了社會風氣。

  談到當前個別教師存在的一些不良傾向,往往有人說“教師也是人”。對教師職業的這種“泛職業化”理解,與人民群眾對教師職業角色的高期待之間產生了巨大反差。教師這個職業,從本質上說是一個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職業。全社會之所以要對廣大教師提出“淡泊名利”這樣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是因為教育行業的特殊性:教育一旦與“名”和“利”緊緊地挂在一起,教育本身就被異化了,教育就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教育。

  今天,讓我們的教師們對“名”和“利”持這樣一種情懷,是基於現實的、不得不提出的一種非常高的道德要求。因為教育是以心靈喚醒心靈,以精神引領精神,以生命溫暖生命的神聖事業。所有的從教者,都應有崇高的生命取向、價值追求,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著你的教育對象——學生。而學生終將成為這個泱泱大國的公民,他們的道德水准、精神質量,定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民族的文明進程,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人都是社會性的人,都是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物質基礎的人。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認為:師德高尚的教師是幸福的,幸福是建基於物質基礎的,但它又是完形於精神的富足。或者說,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就在於:它原本就不是通過教育來獲得物質意義上的富足的,而是在保障其基本的社會、政治、物質等方面地位的基礎上,通過育人而獲得心靈意義上的幸福。

  近年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請客送禮現象泛濫,攫取個人利益或好處的行為越來越多。在這種形勢下,有一些教師開始耐不住寂寞,從事有償家教,收受家長的錢財,請家長為自己辦事,接受家長的宴請……以至於這些現象在一些地方已呈蔓延之勢,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越來越大。可怕的是,有不少人認為教師工資那麼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掙點錢甚至撈點好處,無可厚非。不能不說,這種錯誤認識助長了教育系統“向錢看”的歪風邪氣。到了教育系統對這些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利益的種種行為說“不”的時候了。

  今天,貫徹落實6條禁令,解決有損師表形象的問題,無疑是師德建設的“及時雨”和行風建設的“清新劑”。筆者認為,關鍵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以張麗莉為代表的成千上萬優秀教師甘於奉獻、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二是要堅守底線,廣大教師要向全社會公開承諾嚴守6條禁令﹔三是要實行教育局長和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張志勇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教書育人是教師天職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一直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尊崇教師是因為教師以行動實踐了“傳道、授業、解惑”。“傳道”就是向學生傳授有關宇宙人生的基本規律,傳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宇宙人生,正確為人處世﹔“授業”就是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在走向社會后具有謀生和創造財富的本領﹔“解惑”就是幫助學生解除其身心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使他們能夠成為幸福的進取者。因此,教師應該是社會行為規范的代表,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道德素養,同時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這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何必非要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呢?

  然而,當前有些學校存在著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不正之風,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學校、教師身上,卻嚴重損害人民教師的形象。為此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於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問題的規定》,筆者堅決擁護。這個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教師的行為,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助於風清氣正的校風和學風的建設。

  教師要想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首先要加強師德師風修煉,刻苦鑽研業務,精通教學方法﹔還要淡泊名利、言傳身教,靜心教書,潛心育人,這樣才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和尊敬。當然,學生和家長以適當方式對教師的辛勤工作表示感激之情也無可厚非。但是像“收受禮品禮金”、“接受各種宴請”、“參加家長安排的旅游健身”等行為,確實是不可取的,也有損於人民教師的形象。其實,教師最看重的應該是學生的成長、進步,因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黃希庭 作者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西南大學教授)

  以嚴格規范提升教師專業精神

  在中央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各個領域都結合行業實際提出了清風正氣的工作要求。對於承擔著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神聖責任與使命的學校教育來說,當然不應也不能置身事外。

  過去一段時期,在教育領域曝出了不少師德問題,教師收受禮品禮金、接受請吃、推銷商品拿回扣等不良現象,在一些地方和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比如教師節等節日送禮現象就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些原本可以增進師生感情、親情的節日,如今卻成為誘發家長在送禮方面進行不正當攀比的角力場,師生間純潔的“教——學”關系也異化為“送禮——回報”式的利益交換關系。此外,有的學生及家長以謝師宴為名,極力爭取教師在教學輔導、考試、考核評價等方面的重點優待機會。還有些教師利用自己的教師身份暗示或直接要求家長支付報銷應由教師個人或親屬承擔的費用,等等。

  雖說以上這些現象不能反映整個教師隊伍整體的師德狀況,但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部分教師的不當行為,往往會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動搖了教師作為道德榜樣的正當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身份認同的焦慮。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貫徹執行6條禁令的要求時,要做到把處理和宣傳區分開。一方面,對於一些無視教師倫理規范、見利忘義的無良教師,要依據6條禁令的要求對上述突出師德問題,開展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及時處理違規行為。特別是在教師節、學生開學、畢業等節點,對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於違規的教師,做到有訴必查,有錯必糾,避免不良風氣的擴散。另一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呵護教師良好的職業形象,加大師德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充分展現當代教師的良好精神風貌,增強正能量。還要善於運用媒體力量,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積極爭取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倡導學生及家長通過文明健康的方式向教師表達感恩之情,引領社會新風尚。

  教育是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事業,它需要廣大教師以專業的精神奉行職業道德准則,自覺從職業特殊性和教育對象特殊性著眼,以專業的態度和行為投入到復雜的教育事業中去。2013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提出了“三個牢固樹立”的重要指導思想,其中,第一個牢固樹立就是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於奉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職業標准的教師來說,更需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構建有效評價體系、提升專業精神,推動教師真正做到自尊、自強、自省、自律,用專業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以高質量、公正的教育贏得學生愛戴、人民滿意。

  (■吳穎民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

(責編:郝孟佳、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