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眠之夜后,清晨5:28,楊睿跟自己的支教老師、清華大學畢業生劉通聯系,沮喪地說了自己的處境。他感覺“沒什麼希望了”,對老師感到抱歉,當初正是在劉通等支教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獲得了農村自主選拔錄取資格,如今卻因為自己對政策了解不透徹,“讓老師失望了”。
劉通也非常自責,認為這是自己的疏忽。他對記者說,自己隻想到幫學生們准備考試,沒想到填報志願時這些孩子還會出問題。他一邊安慰楊睿,一邊緊急跟當時一同支教的北京林大畢業生楊陽聯系,請他向學校招辦咨詢情況。
以前也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劉通說,跟城市的考生不同,農村考生在信息獲取等方面處於劣勢,而且缺乏指導。這些千辛萬苦過了獨木橋的孩子,獲得了自主招生資格,卻在填報志願時出現操作性失誤,“倒在黎明前”,對他們來說打擊太大。
這個早晨,支教老師們通過各種途徑幫楊睿咨詢信息。人在外地的劉通把電話打到欠費﹔得了闌尾炎的楊陽本來要去醫院輸液,聽說此事后,二話沒說,先去向招辦老師求助。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農村專項考生有單獨數據庫,楊睿的名字就在其中。他的志願表上只是填錯了類別,報考院校等信息無誤。按照程序,經過招生院校發函同意,省教育考試院招生委員會研究過具體情況,充分考慮貧困地區孩子的切身利益,決定幫他調整。
這位工作人員同時強調,楊睿的情況屬於非常少見的個例,並非填錯高考志願都可更改。
上午10點多,北京林業大學招辦接到了河北省教育考試院投來的考生楊睿的檔案。在12點之前,該校需要完成對他材料的審核、回傳。據工作人員介紹,楊睿的資料審核已經通過,雖然河北省的本科一批錄取工作還沒開始,但他已經確定會被錄取。
11:30,楊睿接到了北京林大的電話——他18個小時裡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數千裡之外的劉通也興奮不已,感覺“一下子柳暗花明了”。
楊睿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他本來已經感到無望,沒想到在最關鍵的時候,得到了這麼多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些幫助,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他甚至覺得,上大學前的這番波折,是上天在教給自己“感恩與幫助”這一課。
“我真的是滿腔的感動和感謝,不知道什麼語言可以表達我的感情,我隻能在蒼白語言之外許下誓言:大恩不言謝,我會用努力去証明大家的幫助是值得的。我會將火種傳遞下去,獲得更大的能量,去幫助更多的人。”他說。
17日的天晚餐,楊睿自己下廚,他想“多吃一點”,做了炒土豆和腌黃瓜。
在那份“有驚無險”的高考志願表裡,他填報了園藝、林學、草坪科學等專業。這個19歲的准大學生說,希望自己將來能從事那種“給人們帶來美麗與愉悅”的工作。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