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報道之一

王烽:高考改革不是簡單的考試改革 是一場體制改革

2013年10月17日11:28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高考牽動著億萬人的心。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有1.8億人次參加了這場事關個人命運和前途的考試。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全國統一高考積澱下來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顯現。在三年前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實際上已經對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設計和要求,即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

而近期,有關高考改革的消息不絕於耳,甚至媒體報道稱,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最快有望在下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公布。對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並沒有直接否認,只是稱“國家層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過程中”。

高考改革,箭在弦上。

從今日起,教育頻道將推出“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報道,就高考改革中備受關注的綜合評價、高校自主招生和應試教育傾向等問題,邀請相關學者和一線教師從多角度進行剖析,力圖為方案制定匯集更多來自民間的呼聲。

人民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林露)據媒體報道,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有望在下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公布,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國家層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過程中。今天,記者就高考改革問題採訪到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

王烽多年來從事高考改革研究,在高考很多重大問題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對於本輪高考改革,他也進行了系統思考。他表示,改革突破點的選擇,必須建立在系統設計的基礎上。他說,過去的經驗表明,沒有系統的體制調整,技術層面的、個別點上的改革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具體措施實施起來有時相互掣肘,導致變來變去“翻燒餅”。”

三年前出台的教育規劃綱要對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設計和要求,即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王烽認為“高考改革不是簡單的考試改革,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是對高校招生、考試和管理體制作出系統改革。”

評價和招生體制是高考改革關鍵

王烽告訴記者,“如何評價、誰來評價,如何招生、誰來招生”是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判斷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越來越得到專家的贊同。如果評價和招生體制不變,不管考試科目如何調整,都減輕不了學生負擔。即使隻考一門,學生應試的壓力也不會減輕。

解決評價和招生體制的問題,王烽認為有三點最關鍵: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標准體系,二是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三是建立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監測和調節機制。

王烽說,可以先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招生標准體系,包括統一高考成績、高中期間的學業成績、能反映考生綜合素質的各種材料等。再在這個框架下統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和內容、統一高考科目和內容改革,還要避免考試科目內容無效重復,減輕學生應試負擔。“當然,這一框架還需要在如何保証學業水平考試的質量、如何不加重高中階段負擔、如何保証綜合素質記錄客觀真實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設計。”王烽補充說。

王烽認為,在多元標准框架下,中央、地方政府都不能再統一規定高校如何搭配、組合使用各方面的成績和材料。否則,這些材料就會成為新的應試指揮棒,多元標准不是三個標准,而是不同學校在多元標准框架內自主確定如何使用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各門成績、綜合素質報告,形成符合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和特色的綜合評價體系。如果高校認為三方面的材料不夠用的情況,可以允許學校自主進行包括面試在內的有限的測試。在綜合評價過程中,學校是綜合評價的主體,“綜合評價”這一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不能再按照原來的學校招生辦公室工作模式進行,必須發揮教授、教師的主導作用。“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保証公平。”王烽說,高校應該把招生標准、程序、過程、結果公開作為基本要求,接受社會監督,這也需要更為具體的制度設計。

而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擴大,要求建立保証招生公平的新機制,首先是對高校的約束和監督、問責機制,其次是對城鄉、區域和不同人群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常態監測機制,第三是要用多種手段對高等教育公平進行調節,保証農村和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地區考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的平等權利。

(責編:葛蕾(實習生)、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