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人文地标”还好吗?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3】

2015年09月28日08: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文地标”还好吗?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多数店家尚未听说“实体书店扶持计划”

  那近年来政府对实体店的扶持,是否“普惠”到了高校周边的书店呢?作为北京高校和文化单位的重要集聚区,去年4月,海淀区出台了《海淀区扶持书店行业健康发展暂行办法》,每年出资400万元,来扶持实体书店。扶持对象为营业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出版物为主营业务,出版物销售占比不低于30%的书店。当时海淀区文委宣布每家店最多获得50万资助,并组织申报。

  调查走访中,北青报记者问起高校的书店是否听说过此次“扶持计划”,多数店家都摇头,表示营业生涯里,并没有接到任何福利性补助,也不知道文委的资助政策。一店主指着店铺墙上的“经营许可证”等执业证照,“我们店也是在文委注册过,按照你说的营业面积等条件也都符合啊,头一次听说这政策啊,之前也没人告诉我。”北大附近的书店老板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她也曾经考虑过教委和文委的扶持政策,先后打了几次电话去咨询,但并未得到如申请流程、补贴多少等具体信息,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北青报记者随后致电海淀区文委,相关人员表示,其只是联合发文的单位,具体政策要咨询区宣传部门。北青报记者联系上区宣传部,询问首批扶持是否包含高校周边的书店时,工作人员称“它也在扶持范围内”,但具体认定的名单是由专家打分认定而来,且每年的政策认定不一样,需自己上网关注。北青报记者随即追问如何认定扶持资质、如书店符合条件能否都被扶持,工作人员说完“符合条件的也不一定能被扶持,具体认定细则我们也不清楚”便匆匆挂了电话。

  另有一位业内相关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海淀全区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000家实体书店,按扶持计划每年400万,每家不超过50万的资助标准,僧多粥少,注定不够分的,只能先考虑规模和经营都较大的书店。高校周边的民营小书店即使申请,难度也是大啊。”

  声音

  高校师生呼吁重建“人文地标”

  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高校学生,有人说:“作为一种商品,单纯卖书的实体店在网络时代被淘汰是一种必然,转变传统经营思路,增加书店的功能或许更好。”也有人幽默反问:“为什么学校没有好的人文书店?可能老板觉得我们买不起他的咖啡,也买不起他的书吧。”还有同学建议大学里的书店不能沦为“教辅中转站”,“那些复印店,卖考试资料的,或许称不上是书店。”

  对于喜欢的实体书店的形式,此前有媒体曾调查过,66%的受访者希望“集休闲学术于一体,经常有沙龙活动”,22%的受访者期待“超市自助式书店”。

  “大学里的实体书店其实具有象征意义,是一个文化地标。有这么个地方让大家愿意读书,或者说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符鹏接受采访时说道。他建议,高校能够充分利用校园自有的资源并给予场地和资金的支持,重建起“文化沙龙式”的书店,“现在北京有些书店定期搞些讲座或讨论活动什么的,请的都是大学的老师、学者,前去的少则一二十人,多则百来人。假如我们校园自己有这样一个空间,感兴趣的同学哪用再跑到校外。学校应该鼓励支持这样的空间存在,给予帮助和支持。”(文并摄/本报记者 刘旭 见习记者 王晓芸 郑林)

上一页
(责编:郝孟佳、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