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青少年“抗挫折”教育有新招【2】

2015年07月22日08: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近二成青少年心理素质堪忧 “抗挫折”教育有啥新招

如何发现“自尊心”背后的“玻璃心”

青少年一方面处在充满变化的过渡期和动荡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的矛盾,导致他们容易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化更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让部分人的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面对这些,各地团组织如何发现“自尊心”背后的“玻璃心”?

王敏(化名)是长春市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一向学习不错的她,最近感到有些厌学,成绩也一路下滑。有一天,她找到班主任,说出了自己“想辍学打工”的想法,这让班主任感到有些意外,无奈之下,班主任求助于团长春市委。

“我们单位就派了一个懂心理学的同事,与孩子聊天,发现孩子厌学的原因是今年2月份,她的父亲出狱了。父亲回来导致家庭结构发生了大改变,让王敏有些接受不了。”团长春市委权益部副部长嵇佳斌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王敏参加团市委的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让她有所改变,最后,她放弃了辍学的想法,学习成绩也有所好转。”

嵇佳斌进一步介绍:“根据我们的调查,80%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存在心理问题。这类孩子非常特殊,需要更多关注。”

为此,每年年初,团长春市委就会与该市司法局沟通,拿到新的服刑人员的家庭联系方式,通过志愿者逐个打电话联系他们的未成年子女,问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在嵇佳斌看来,这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缺失,非常容易“学坏”。另外,他们也承受着种种社会压力。“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犯罪,他们难免会被同龄孩子指指点点。因而,他们需要团组织的格外关注。”嵇佳斌说。

面对留守儿童学生多的现实,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团组织也在发力。

记者了解到,该校专门为这些青少年设置了一门课程——《当意外发生时》,除了老师上课,还会给学生播放一些教育片,告诉孩子遇到各类突发问题时该如何处理。

“上课的时候,我们就明确地告诉孩子,万一要发生类似意外,不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老师不会因此歧视他们,会想办法第一时间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黄林波介说。

挫折教育需要青少年“去自我中心化”

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认为:“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是家庭的中心。可是,社会不会像家长一样宠着孩子,孩子需要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要逐步学会沟通、妥协与共赢。”

在韩三奇看来,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家长该如何处理,是以暴制暴,还是忍气吞声?这些都在考验着家长抗挫折教育的能力。

“受欺负后,孩子会感到有压力。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孩子还击,反而给孩子施加了新的压力。”韩三奇说,以暴制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选择推开他们,既让那些孩子感到你不好欺负,也能避免以暴制暴,这是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一个方法。”

韩三奇同时表示,在这方面,共青团组织大有作为。“对于特殊群体的孩子,比如服刑人员子女,除了对他们物质层面的帮助,也要进行心理层面的帮助。共青团组织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团体活动,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上,也提出了对策:要打造一支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社会工作队伍,吸纳高校学者、临床医师、一线咨询师等心理专家,以及社区工作者、青少年工作者、志愿者、家长代表等其他相关力量,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个角度,强化社会教育的工作力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刚从专科升为本科学校,团组织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式,有所不同。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对待生活不太积极,有的同学到了工作单位后,不太适应。我们就针对这一情况开设了以‘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赞美他人、抗压能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团委书记马洁表示,“通过讲座和团队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分参与进来,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去年一年,我们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学生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没有一个学生自杀。”

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的抗挫折教育有些特别,通过一个叫“梦想屋”的活动,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吐槽”。

“我们通过时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团委老师作为‘引梦人’进行引导。”该校团委书记丁欢介绍道,作为团组织不应回避当下的热点问题,“事实上,现在有一些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比较偏激,这也是抗压能力弱的表现。我们希望在学校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目前,“梦想屋”活动已经举办了20期。

“大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积极去解决,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都会存在问题,给你带来烦恼的往往不是那件事情,而是你对那件事情的看法。”韩三奇最后向青少年这样建议。

上一页
(责编:裴扬(实习生)、熊旭)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