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朝阳门内大街的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和坐落于花市大街的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是新东城区的两所各具特色的民族学校。多年来,两所学校以深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重点,以发展学校办学特色为核心,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不断增强学校各民族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专业交流,更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两所学校都成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在新东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随着东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两所学校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以《东城区关于深化学区管理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为指导,于2014年7月正式签署“深度联盟特色教育”办学协议,在两校“深度联盟特色教育”机制保障下,进一步打破学校的壁垒,进行以“理念联通、师生联动、资源联用、课程联建、品牌联创、效应联升”为目标的深度联盟,通过一系列的联盟活动,携手探索民族教育发展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一、 理念联通助力联盟深入推进
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两所学校的深度联盟,两所学校校
长和领导班子之间首先进行了理念的联通,通过加强两校干部、教师互访,定期交流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商讨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等,使广大干部、教师深切感受到两校密切协作、相互学习借鉴,对各自学校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从思想上强化联盟意识,为今后深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密切联动深化联盟合作成果
学校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两所学校一直不懈追求和为之努力的就是通过学校搭建的广阔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两校深度联盟的机制保障下,两校加强了“师生联动、资源联用、课程联建”等联盟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系列化、特色化的长效合作模式,有效的丰富和拓展师生发展平台,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 资源联用的常态化、系列化,服务师生成长
两所学校注重将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资源联用的方式,发挥1+1〉2的资源利用效果,为满足师生成长的需要服务。例如:学期初,两校结合“蓝天工程、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及课程的特点,将各自拥有并合作效果好的优质社会资源相互推荐,为两校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课堂。同时,两所学校校内的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在“民族团结教育周”、“学校文化节”等各项主题活动中进行“联用”,各展所长,彼此促进。
(二) 课程及活动的联盟特色化,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1.建立“蓝天工程、社会大课堂”实践课程及活动长效联盟机制
回民小学作为原东城区的学校,从2005年“蓝天工程”启动就参与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回民实验小学是从2010年两区合并后才进行“蓝天工程”相关工作,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于是,回民小学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主动邀请回民实验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到学校就“蓝天工程”的工作理念,实施方式、方法、途径,师资培训内容,学生活动注意事项,“蓝天工程博览课”课程开发实践,社会资源单位选用及活动资料整理等方面,进行详实、细致的介绍和沟通,面对面的解答联盟学校领导、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深入、实际的讨论和研究,两校教师碰撞出许多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使得两校领导、教师能够在各自学校未来开展的“蓝天工程、社会大课堂”活动中进行实践,不断促进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的水平。回民小学还邀请联盟校领导参加学校开展的“蓝天博览课”现场观摩活动,两校师生实地进行学习和探讨。在相互的交流中树立师生资源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好“蓝天博览课”教材,为学生三级课程的学习服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利用“巨人杯”教学大赛契机,进行精品课程的观摩学习
北京市“巨人杯”民族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民族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为民族学校的广大教师搭建的精品课程观摩学习的平台。两所联盟校抓住分别承办大赛的契机,组织两校教师进行课程的展示观摩,交流备课思路,探讨教学效果等,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对改进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打造精品课堂。
目前,两所学校在“理念联通、师生联动、资源联用”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联盟合作,增进两校师生的情感,促进双方共赢发展。今后,两所学校还要继续为之努力的是“课程联建、品牌联创、效应联升”,着力进行两校间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蓝天博览课”等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组建由两校教师组成的课程、活动研究团队,共同组织具有特色教师培训和交流,同心创立学校品牌项目,合力促进民族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