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中学历史教师魏勇:捍卫人生“一厘米主权”【2】

2015年03月27日09: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学历史教师魏勇:捍卫人生“一厘米主权”

站立如灯

十一学校给了魏勇很大的自主权,他得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课。受益于班级的安排,他可以毫不顾虑知识点,专心开讲历史这件事。他似乎找到了向往中的那种“自由呼吸的教育”。

十一学校实行走班制。魏勇的历史教室墙边放着一排书架,摆着他从学校图书馆选来给学生们阅读的上百本书。里面既有古代经典,也有通俗一点的《一本书读懂民国》、《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有兼跨学界和民间的畅销读物《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也有冷门一点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高岗传》等。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魏勇认为第一重要的是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思维的人。在一节时事课里,魏勇定下的主题是“批判性思维”。话题缘起新华社一位老编辑公开认错,说自己当初翻译了“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一稿,那本是外电在愚人节开的玩笑,可是他却信以为真,还把稿件编进新闻教材,导致谬误流传至今。

魏勇说他在20多年前第一次听说此事,就感觉不太可能。他从事实和逻辑、作者的立场、作者的背景和利益关系等角度,分析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学生们终于明白在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时期,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顶尖军校,学习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小战士的先进事迹,是何等荒谬可笑的事。

他说,中国人没有求证的传统,只要一看大快我心,就广为传播。然而要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必须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要有一颗逻辑清晰、思维缜密的大脑,社会需要这样的公民。

今天的魏勇,似乎已经做到了一个中学教师的极致。还能怎么做?方向是哪里?他显然不甘心这样止步不前。他依然在勤奋地阅读、写作,热切关注各种新闻,保持着随时学习的姿态。

他非常看重自身修养,说不希望学生把“魏勇”和“魏老师”割裂开,“如果我想在学生心目中显得高大,那我就必须真的高大,而不仅仅是投影高大”。

他保持着与20多岁时一样的求知欲,甚至率性。他在朋友圈里上传了一段视频,飘着冬雨的街头,一位白发长者高歌《you raise me up》,他的评语是:“无比高贵,浩然之气才是最有力量的美,才能让人流出纯正的眼泪。”

如果把教书看作一个产业,实在是容易使人灰心:生产周期长,成本投入大,而收益不明显。要等到许多年后,那些“产品”,也就是接受了老师言传身教的学生,才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并且这影响很可能隐而不显。

或许最能安慰人心的想法就是,教书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朝着自认为有价值的方向修行——顺便带出一些好学生。这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方法,当一个教师有足够的学识修养,他站立如灯,总可以给学生以帮助。

看上去魏勇正在这样的路上奔跑。

他依然专注,他说专注使人幸福,一个人如果专注于有创造性的事情,总会魅力四射。(记者王仙仙)

上一页
(责编:邹玮(实习生)、熊旭)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