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蛟带游客游览老牛湾,并为游客解说。
“欢迎来到老牛湾,这里是中国版图上,黄河和长城唯一握手的地方。”
土长城迤逦至此,多处已残缺不全,但在黄河转弯的悬崖处,却耸起一座土石建筑的兵营,俯瞰脚下浑浊的河水。国内外游人站在陡峭的河岸上,赞叹不已。
何蛟顿了顿,说,“我是何蛟,老牛湾村的大学生村官。”
从2007年起,他一直用这句话当开场白。
6年来,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但人们不知道,这里的美景是何蛟用背包“背”出去的;网上流传的宣传词也多半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打磨出来的。
这个今年31岁的年轻人,带领着村民,将这个偏僻的村庄推介到游人面前。
如今,他被村民们称为老牛湾的“湾长”。
美景与贫困的震撼
何蛟在县里的办公室几乎无处下脚,桌子和地上堆满关于旅游的书和报纸。2013年,他被调到县里,但还负责老牛湾风景区的管理工作。他说,这和他在老牛湾的办公室几乎一样。
2007年,何蛟被选聘为偏关县万家寨镇老牛湾村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助理。第一次去老牛湾,他被“震撼”了:黄河与长城交汇,古堡与烽火台对峙,塞外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造就了这里荒凉而磅礴的景观。
但令他震撼的另一点是,全村六七十户村民,民居破败不堪,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在山脚下巴掌大的地块上种植小米等作物,“2007年,老牛湾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是1764元。”
但何蛟觉得,偏关县和老牛湾“不该是这个样”,因为,这里守着自然和历史宝藏。“偏头关数百年前的城墙和城门楼子还保有原貌,它与享有盛誉的雁门关、宁武关合称为外三关,自古有晋北锁钥之称。”何蛟说。
到老牛湾不久,何蛟已为村庄发展规划了蓝图——他要发展这里的旅游业。
何蛟大学学的是旅游专业,在被选聘为村官之前,他已在忻州市当了两年导游,带团几乎走遍全国景点。
何蛟觉得,在外闯荡的两年,开阔了他的眼界,他知道老牛湾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去改造,“眼界和改变的方法是老牛湾所缺乏的,我有。”
村官刚上任,何蛟就发现,自己下村的机会不多,而是长时间在镇上呆着,帮忙做统计选票、填表登记的工作。在他的坚决要求下,他如愿来到老牛湾村驻村。
与大多数“被动”择业、拿村官做职业跳板的人不同,他希望做点实事,改变村庄的凋敝和村民的贫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