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大学生村官把乡村美景"背"出大山 偏僻村成热门景点【2】

2015年03月03日08:3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学生村官把乡村美景"背"出大山 偏僻村成热门景点

  老牛湾“旅游元年”

  2月28日一早,何蛟本计划去老牛湾村,但大雪封住了,从县城通往老牛湾还有49公里盘山路,他只好驾驶自己的奇瑞汽车去办公室加班。公里表显示车已行驶10万公里,何蛟说至少有6万公里是为了跑老牛湾的事。

  2007年,村里已经有了“农家乐”。老牛湾村民郭帅生介绍,老牛湾的独特地理环境最早被国外游客发现,零星的欧洲游客和自驾游客偶尔会造访这个古村落,个别村民就做起农家乐生意。

  何蛟记得他第一次走进一户农家乐的场景:数间破旧的窑洞就是客房,每孔窑洞里堆着五六床脏乱的被褥。这家农家乐还提供饮食,店主边说菜价,何蛟边蹲地上用小树枝算加法:五六个菜,价格达四五百元。“我觉得这有点宰客,老牛湾名声一旦臭了,就很难再发展了。”

  但他当时没吱声,他一家接一家到村民家走访,没人拿这个毛头小伙子当回事。村民说,老牛湾的旅游跟种地一样,也是“看天吃饭”,等着国外游客和自驾游客无目的的到来。

  摸了情况后,2008年8月,何蛟背着背包来到距离老牛湾较近的旅游集散地包头。他背包里是满是A4打印纸,印着老牛湾的介绍。他月工资900元,这趟出差却自费吃住,没钱印彩色传单,黑白的宣传单只能看出陡峭的河岸和盘绕的黄河。

  何蛟花了3天时间,敲开包头近20家旅行社的大门,一家家去推介老牛湾,“人家不忙时,会给我倒杯水再拒绝,不耐烦的直接轰我离开。”直到最后一家旅行社,耐心听完他的介绍,说他们刚好有个摄影采风团,“要不咱们试试?”

  那年“十一”,他通知各农家乐店主到村委会“领游客”。两辆大巴车开进了老牛湾,导游举着小黄旗招呼游客下车,六七十人的旅游团站满了村委会院子。

  老牛湾沸腾了,以前从没旅游大巴和举着小旗的导游来过。一位农家乐店主说,这一年,是老牛湾的“旅游元年”。

  “计划经济”发展农家乐

  2008年“十一黄金周”后,游客越来越多,何蛟开始真正“改造”老牛湾。

  他还记得初进老牛湾农家乐的“宰客”感觉, “口碑坏了,游客只会绕着老牛湾走。”

  2010年3月,何蛟组织了个旅游团,目的地是北京延庆、怀柔等地的农家乐,团员是老牛湾的农家乐店主。

  到了延庆的农家乐,一行10多人吃了顿饭,10来个菜,才花了300多元。老牛湾的农家乐店主开始议论自己的菜价和菜式。“人家延庆的农家乐也用豆腐做菜,咱偏关县的豆腐也很劲道,秤钩钩着都不碎。”

  回到老牛湾后,何蛟请来了偏关县招待所的大厨,教店主们做菜。此后,老牛湾的农家乐服务水平却发生了改变。有农家乐改善了自己家的设施,有的降低了饭菜价格,改善了饮食花样。

  这时的老牛湾旅游,由于是何蛟亲自去跑的市场,各旅行社都先跟何蛟联系。何蛟用“计划经济”分配游客,农家乐做得好,分到的游客多;做得不好,分到的游客少,甚至分不到。

  “我是想让农家乐店主知道,他们需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何蛟说。之后几年里,老牛湾的农家乐逐年增多,达到20余家。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2010年前后,何蛟又召集农家乐店主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制订服务章程,“让社员用自己制定的规矩约束自己,把老牛湾的旅游服务规范起来。”

  为了讨论服务标准,他召集合作社的社员们开了17次会。章程制定出来后,何蛟就不再分配游客,让旅行社直接联系农家乐店主,“觉得哪家好就选哪家。”

  何蛟则把更多精力都放在开发当地的旅游文化上,他找村里老人询问当地的民俗,查阅历史典籍,一遍遍修改导游词,每次有游客前来他都亲自当导游讲解。最多时,他每天要带六七拨游客游览老牛湾。为的就是让老牛湾给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

  他的开场白会说:我叫何蛟,我是老牛湾村的大学生村官。

  但逐渐,村民们向游客介绍他,会说:你们看,他就是我们老牛湾的湾长。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