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一位高职校长给学生的16封回信

2014年12月15日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位高职校长给学生的16封回信

  如今,在大中小学校园中,给校长写信之举已不再称得上吸引眼球的新闻。信去哪里了?校长真的会看么?为什么鲜见校长回信,哪怕是只言片语?一片质疑声中,却有一位高职学校校长当真履行承诺:给学生们认认真真地写起了回信。

  16封回信或写于老父的病榻前,或写于出差途中,或写于难得的周末休息时间,均无一例外地手书于一张张信纸之上。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青岛职院)院长覃川看来,自己的这些平常之举,“不过是帮助学生重新点燃、激活内心的自信”。

  2014年国庆长假过后,青岛职院商学院2014级新生鹿慧意外收到了校长覃川的回信。当她举着信回到宿舍时,迎来的是舍友们一阵惊喜的尖叫。“才开始,大家以为收到的回信也许是一样的,对比后发现,每封信的内容完全不一样,而且文末都留下校长的手机号码和电子信箱。”这让鹿慧和身边同学有一种“被信任感”。

  给校长写封信的活动倡议发自覃川本人,初衷是希望听到新生们的期待。结果倡议即出,一发不可收拾,近700名新生的信件一周内如雪片般飞向覃川办公室。学生们的字迹之漂亮、行文之流畅、感情之朴素让覃川惊讶。

  “既然学生们如此认真对待,我也应当对来信内容认真回应。”鉴于精力有限,覃川从中随机挑选了16封新生来信加以回复。对他而言,回信过程也是寻找“关键词”以读出学生心声的过程。

  有学生来信坦言,对自己只上了一所专科学校而懊恼、沮丧,覃川则以自己当初高考经历举例:“我参加高考时,考取了一所一般的本科院校,而我几位同班同学则考取了重点大学,可时至今日,我们的成就似乎并没有差别,我甚至还要好一点。由此看来,大学不仅仅是三年、四年、六年、八年,大学是与社会、与生命相伴相生的。社会这所大学里的知识、技能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每个人的差别不在于拥有的量的多少,在于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

  有学生期待投入到更多的志愿服务中,覃川则予以鼓励:“志愿服务,不单是帮扶、关爱,重要的是修炼一颗宽容、豁达的心。”

  覃川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要有“内心深处让自己激动的规划”,他不吝为学生送上美好的祝福:“3年后,还希望你能拥有娴熟的专业和通用技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会做一手好吃的饭菜,还能有一位自己满意的‘他’……”

  “信中校长的口吻更像一位和你平等交谈的朋友,亲切,真诚”,商学院吴姝媛说。

  “90后学生标榜个性,接受新事物快,但同时,他们的团队精神差、易产生挫折感,在虚拟世界中较为自我。”覃川认为,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蹲下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

  根据该校规划,给校长写信将作为今后重要的迎新环节固定下来。而覃川担心的是会不会漏掉更多学生的声音,他尝试以自己口述、给班集体回信等方式回应更多学生的期待。

  “从高中开始幻想进入大学,一直到进入青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记者注)生活,觉得这一切都违背了我的努力,我从来都没考虑过自己会只进入专科学校就读,朋友的议论,父母的无奈,以及老师眼神中的惊讶,都成了我进入青职的包袱……”一位学生在信中吐露如此心声。

  这样的坦言让覃川并不意外,“事实上,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仍有不少偏见,认为他们成绩差、没有前途,普遍追崇高学历的大环境下,人才高消费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一直抱有的想法是技术人才是不可代替的,这些孩子的发展潜力无限”。

  在覃川看来,畸形的人才评价观和人才消费观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期是被忽视的群体,缺少必要的阳光雨露,由此造成这些孩子自我评价严重低下,自卑感强烈。

  表扬和鼓励对这些孩子有多重要?旅游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秦子豪的经历让覃川印象深刻。

  秦子豪的专业课成绩一般,但因其长年痴迷于日本动漫,日语发音很正宗。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很认真地夸他日语发音很准,他课后激动地对身边同学说:“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被表扬。”

  此后,秦子豪对日文学习愈加用心。在2014年5月25日,青岛市第十三届“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大赛中,秦子豪与驻青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10余所本科及专科院校学生同台竞技,获得低年级组比赛冠军。一个饶有意味的细节是,当主办方宣布一位高职院校学生最终夺冠时,在场的观众甚至惊讶得忘记了鼓掌。

  如今,秦子豪已在日本神户国际大学攻读经济专业本科学位,这是该校的一个交流项目。一次表扬,竟改变了他的人生。

  放大学生个体优点,重新唤回他们内心的自信——类似个案在这所院校不胜枚举。艺术学院一位学生利用暑假勤工俭学,在青岛一处旅游景点售卖自己用铁丝缠绕的各类精巧艺术品,日销售额最高达800多元,被学校老师偶遇。这一事例作为正面典型被该校领导多次在全校公开场合引用。

  在覃川看来,高职教育首先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依据学生个性为其量体裁衣,通过为学生搭台子、竖梯子,激发他们久藏的潜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记者 邢婷)

(责编:林露、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