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湾村小唯一的两个学生魏光东、杨飞在认真听讲,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能在家门口读书,已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了。由于基础比较差,两个孩子上课比较吃力,老师都经常教的慢一些,让两个孩子能听得懂、听得进去,跟得上进度。
坚守38年 为6个孩子站好最后一班岗
爬上一段长长的坡坎,报国村小学就在报国寺后,两间崭新的教室代替了破旧的老教室继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1976年,高中毕业的王祥云踏入了报国村小学,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漫漫育人路,一走就是38年。
今天上午,王老师同时给两个年级的六名学生上语文课和数学课。教室里没有灯,在昏暗的环境里,二年级的黄雨欣、刘蓉看着破旧黑板上新学的生字,大声地朗读着,虽然有点走音,但孩子的那股劲头让人动容。与此同时,三年级的姚全彬、陈佳斌、陈学萍、唐艳正在写作业,练习新学到的课文。王老师在两个教室里来回穿梭,同时给两个班的学生上着课。
王祥云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这两间教室都是去年刚修建起来的,但是一直没有牵电线,教室里也没有灯、也没有水,用电用水只能跑到下面的老教室里去。”
报国寺小学从解放前就存在了,一直到现在,最多的时候,学校有小学、初中共九个班,200多个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祥云如数家珍:学生多的时候,我们有五个老师,那个时候一个班三四十个学生,是附近比较大的学校。
现在,报国小学还有两个年级6个学生。吴文和和王祥云为这6个学生一直坚守着,两个老师一人上一天课,在学校里开了语文、数学、思品、生命生活、体育、音乐等课程。王老师说:“本来还应该有英语课,但是我们实在不会,没法教,就没开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